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299
中韩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结束后,产业园招商引资等工作将紧锣密鼓地进行。据烟台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烟台中韩产业园将成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合作示范区,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物流、商贸、金融、电商、文化、医疗、养老11个行业,努力把烟台打造成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最佳目的地,韩国商品进军中国市场的最大集散地,韩国医疗、美容等优势产业国际转移的最优承接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园将以现代汽车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为核心,建设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欢迎为现代汽车配套的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鼓励韩国企业抓住当前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强与烟台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合作,重点探索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园将深化与韩华集团的战略合作,支持韩华集团在工业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欢迎三星、SK、LG等韩国企业加强与烟台在节能领域的合作,共同规划建设中韩节能环保产业园,在绿色照明、节能建筑、余热回收、油气输送以及能源信息化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电子信息产业
烟台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产业园将借鉴韩国松岛新城等发展经验,加强与韩国在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行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双方企业在智能装备制造、软件开发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LG电子、LG显示等韩国大企业在烟台发展壮大手机全产业链,并积极探讨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海洋产业
烟台是山东省海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产业园欢迎韩国企业加强与烟台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兴服务、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支持大宇造船等韩资企业在烟台延伸产业链条,由船段生产向整船制造转型,也欢迎更多配套企业到烟台落户。
物流产业
烟台希望早日开通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打造韩国经烟台至中亚、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实现中国“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国家战略的对接。欢迎韩国航空公司加密烟台蓬莱国际机场至韩国仁川、釜山等城市的空中航线,使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成为中国中转韩国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鼓励韩国企业参与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构筑“海、陆、空、铁”四位一体、四通八达的物流网。支持韩国企业与烟台安德水产等骨干企业加强合作,打造中韩冷链物流基地。
商贸产业
产业园希望借助便捷的海上、空中航线,依托烟台保税港区、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等平台,将烟台打造成中韩两国商品进入对方市场的集散地和中转地。烟台保税港区已建有韩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欢迎韩国企业在这里展示自己的商品,并以此为基地建立辐射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并鼓励韩国乐天百货等高档百货店、GS25等便利店、韩式料理等餐饮店以及明洞等商业街品牌入驻烟台。
金融产业
烟台正在建设区域性私募市场和基金管理中心,欢迎韩国企业与烟台政府部门和当地企业合作设立中韩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两国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加强与韩国三星证券等机构的合作,共建中韩金融平台,支持更多中国企业来韩国上市融资。
电商产业
烟台是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直购进口试点城市,对韩跨境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欢迎韩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等加强与烟台的合作,利用烟台保税港区等平台和空运、海运、邮运等渠道,打造保税出口与直购进口有机结合、货物税与行邮税合理利用、区内平台与区外平台互接联动的电子商务产业格局。支持韩国正树流通等企业在烟台打造中韩跨境电子商务产品直销集散基地。
文化产业
欢迎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代理协会、韩国漫画映像振兴院、韩国漫画家协会、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等机构加强与烟台的合作,在共同举办中韩动漫艺术节,设立中韩创意人才培训中心、中韩动漫影视交流中心,搭建韩国文化产品展示中心、体验中心、交易中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希望韩国影视公司以“海上丝路”、“徐福东渡”等为题材,与中国影视公司联合拍摄反映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影视节目,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医疗产业
烟台正在规划建设中韩健康产业园。鼓励韩国医疗机构与烟台医疗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支持韩国延世大学附属医院与烟台山医院、韩国鲍巴斯纪念医院与烟台绿叶医疗集团开展合作,欢迎韩国医疗器械工业协同组合的会员企业来烟台考察和投资。韩国医疗美容产业发达,希望更多机构和企业来烟台发展。
养老产业
中韩两国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烟台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是中国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试点城市。我市希望通过与韩国社会福祉协议会等机构和院校的合作,在烟台规划建设集业、居、医、产、学于一体的中韩养老产业示范区,探讨在异地休闲养老、养老社区建设、养老教育培训、健康保险等方面开展合作,培育一批“健养结合,身心并护”的特色养老机构和“社区+专业机构”的标准化养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