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多措并举建立更好的资源保障体系

2020-11-16 11:48:16 sunmedia 3105


“预期的'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消费,原材料市场需求仍将维持高位,特别是逐步发展对原材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11月7日举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表示。

李新创建议,从完善的价格机制和原料金融体系,增加替代资源多元化供应,考虑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等方面出发,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可选资源保障体系。

初步粗钢产量或突破10亿吨

“今年4月以来,受需求端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钢铁生产经营整体保持较高位置水平运行态势。1月-9月,由此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65亿吨,7.82亿吨,9.64亿吨,分别每年增长3.8%,4.5%,5.6%。预计长期粗钢产量将突破10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约60%。”李新创介绍。

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逐步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主要,钢材净出口长期以来一直保持水平。1月-9月,当时出口钢材4039长度,逐渐下降19.6%;进口钢材1507万吨,每年增长72.2%。进口钢坯和钢锭1421.75进口,每年增长906.5%;进口铁矿石8.68亿吨,增长10.8%。

1月9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利润增长1375亿美元,连续下降9.46%;平均销售利润率4.05%,累计下降0.66个百分点。看,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原料供应问题重新凸显

李新创称,受疫情等因素,导致钢铁生产原料供应链脆弱,供应渠道扭曲等问题重新凸显。“常规铁矿,锰矿资源禀赋'贫,杂,细',利用缺陷,环境扰动,安全生产压力大;铬矿,镍矿资源分布不均,生产成本不具比较优势,产能及产量有限,很难有效保障原料需求。”李新创表示。

因此,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且主要依赖进口。以及南部铁矿,锰矿,镍对外对外依存度均超80%,铬矿几乎全依赖进口。超80%。锰矿从南非和澳大利亚重新进口量占比超55%,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铬矿从南非进口比例从2011年的49.5%提高到目前的80%,集中度越来越高。镍矿90%以上的进口来自印尼和菲律宾。“优质,稀土矿产资源境外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缓慢,铁矿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同时,原料定价机制重塑没有实质性进展,原料价格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李新创看来,钢铁行业还面临再生钢铁原料资源保障能力无法发挥,原料贸易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建立卓越资源保障体系

但需要指出的是,预期'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消费,原材料市场需求仍将维持高位,特别是最佳选择发展对原材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选择性资源保障体系。”李新创称。

在他看来,首先是要坚持充分高效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种资源。国内方面,要提升国内矿山竞争力,增加国内矿产品原料供应量。国外方面,进一步发展矿产品进口贸易,实现进口来源,方式,品种和渠道多样化;加快放开优质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缓解内部保障不足局面;积极参与全球矿业开发与治理,建立境外资源保障基地。

“完善的价格机制和原材料金融体系,降低钢铁工业成本梯度影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料定价机制,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建设铁矿石等原料金融战略体系,强化与国际主要贸易同时的,“加快钢铁工业流程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低碳冶金,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进程,加速提高废钢循环利用效率,减少传统原料需求。

在李新创看来,还可以适度建立锰,铬,镍矿及炼焦煤等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制定不同的储备规模和方案;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矿山高水平健康发展。

如何保证钢铁行业原料供应安全

9月中旬,品位62%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攀升至最高点128.9美元/吨,创6年来新高,且近期在110美元/吨至120美元/吨的价格区间波动,这再次为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敲响警钟。

在近日召开的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以“双循环格局下高质量钢铁原料保障体系”为主题的“2020(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铁矿石价格高位徘徊,如何保证钢铁行业原料供应持续安全”,重新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内钢铁需求增长带动全球矿山和铁矿石贸易繁荣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球钢铁产量下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球粗钢产量为13.474亿吨,同比下降3.2%,除中国以外,同比下降12.3%。其中,欧盟地区下降17.9%;北美地区下降18.2%;南美地区下降13.9%;日本下降19.1%;印度下降16.5%;韩国下降7.5%。

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带动钢铁需求显著增长。钢铁生产超历史水平,消费强度不断攀升,拉动铁矿石消费强劲增长,支撑了铁矿石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国内矿山的平稳发展,也促进了世界铁矿业的生产、投资的增长和铁矿石贸易繁荣,铁矿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数据显示,1~9月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约63608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70家重点大中型企业铁矿石原矿27313万吨,同比增长3.1%,铁精矿8639万吨,同比增长2.0%。生铁产量66548万吨,同比增长3.8%,创历史新高。1~9月份,铁矿企业实现销售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5%,营业收入利润率由上年的7.1%提升到9.3%,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铁矿石旺盛需求背后价格飙升

今年以来,铁矿石市场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1~9月份,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100.24美元/吨,同比上涨5.18美元/吨,涨幅5.45%;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95.14美元/吨,同比下降0.92美元/吨,降幅0.96%;钢厂采购国产铁精矿平均价格742.5元/吨,同比上涨6.3%;钢厂采购进口粉矿平均价格733.4元/吨,同比上涨3.2%。

专家分析,供应受阻,需求增长是支撑铁矿石价格整体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受全球疫情、澳洲天气、矿山检修等因素影响,国际铁矿石供给端不确定性加大,生产和运输均受影响。同时,国内需求保持高速增长,铁矿石进口超历史水平。

1~9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6846万吨,同比增加8432万吨,增长10.8%。同时,优质资源进口增幅较大,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占比趋于下降。1~9月,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53775万吨,同比增长8.0%,占进口总量的61.9%,下降1.5%;从巴西进口16167万吨,同比增长1.6%,占进口总量的18.6%,下降1.7%;从南非、印度、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智利、秘鲁进口12320万吨,同比增长62.8%。

据相关专家预测,受海外高炉复产、海外矿山产量增加、国内秋冬季限产政策、钢厂利润波动、港口库存的拐点、铁矿石品种结构等因素影响,四季度价格将大概率围绕100美元/吨波动。

多因素致铁矿石供应少量缺位

受新冠疫情影响,淡水河谷(Vale)部分矿区延迟复产,东南部系统伊塔比拉(Itabira)矿区短暂停产。其2020年产量目标下调2500万吨~3000万吨。前三季度实际产量21587万吨,完成全年目标的65.5%~69.7%。必和必拓(BHP)前三季度实际产量21791万吨,实际发货量21885万吨,完成全年目标的76.6%~80.2%。所属Samarco矿区复产缓慢,800万吨的产量预期目标落空。热带气旋导致力拓皮尔巴拉地区基础设施遭受破坏,铁矿石运输受限,铁矿石发运预期目标下调600万吨~900万吨,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4.6%~76.8%。

国产矿山生产总体比较稳定,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新建矿山在2021年也会有部分投产,产能还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预计2021年国内矿山铁精矿产量将增加800万吨~1000万吨,同比增长3.0%,但相较于进口量影响不大。国内矿山受资源禀赋条件限制,环境约束加大,各种税费负担比较重,开发利用成本偏高,投资规模较小,未来大幅增加产量的空间不大。

钢铁需求增长仍是未来趋势

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改变全球钢铁原料乃至金属矿产资源的整体格局。目前,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超大规模的内循环市场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钢铁生产经营整体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1~9月份,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65亿吨、7.82亿吨、9.64亿吨,分别同比增长3.8%、4.5%、5.6%,预计2020年全年粗钢产量将突破10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60%左右。

1~9月我国出口钢材4039万吨,同比下降19.6%;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比增长72.2%;进口钢坯、钢锭1421.75万吨,同比增长906.5%。1~9月,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但从总体上看,钢铁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未来,受疫情影响及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各国将更加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入,重新重视和发展提升本国制造业,这些都意味着对金属材料和钢铁需求的持续增强。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量预计将恢复至17.951亿吨,同比增长4.1%。

专家预测,国内铁矿石需求将继续增长,进口矿维持高位。

我国钢铁原材料供应面临诸多难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就保障钢铁行业原料供应而言,目前,国内资源禀赋较差,产能及产量有限。铁矿、锰矿、镍矿对外依存度均超过80%,铬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铁矿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进口占比超过80%;锰矿从南非和澳大利亚两国进口量占比超55%;镍矿90%以上的进口量来自于印尼和菲律宾,未来较长时间仍将维持这一态势。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来源高度集中,加剧了国内钢铁生产原料供应链脆弱、供应渠道不稳定。优质、低成本的矿产资源境外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权益矿量占进口量比重很小,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原料定价机制重塑没有实质性进展,原料价格波动明显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认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仍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线。“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消费仍将维持高位,高质量发展对原材料将提出更高要求。钢铁行业需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持续防范产能过剩仍将是“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与常态下下游长期需求匹配的产能规模才是实现原料安全保障的前提。同时要做大内循环,加大国内资源开发和利用,从总量上减少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重点加快、加大对钢铁再生原材料的开发和循环利用。要优化外循环,加大对权益矿的投资力度,优化境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钢铁原材料保障新格局。

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世界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亿吨。要实现全球能源和气候目标,到2050年,在钢铁需求量和生产量仍增加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的吨钢直接排放量也必须下降60%,由目前的吨钢1.4吨降到吨钢0.6。

就此,王颖生强调,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应对碳排放对钢铁生产工艺、原料需求总量和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密切关注国际社会碳市场发展的动态,在行动上切实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生产和原料保障更高效、更绿色、更低碳。

李新创建议,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增加国内矿产品原料供应量,稳定国内资源循环。进一步发展矿产品进口贸易,实现进口来源、方式、品种和渠道的多元化,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矿业开发与治理,整合资源开发、钢铁产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产业链,完成国际资源循环。要完善价格机制和原料金融体系,降低钢铁工业成本波动影响。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努力改善目前四大矿供应量占全球铁矿贸易总量近70%,“内钢外矿”地位不对等的形势。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减少传统原料需求,发展低碳冶金,增加替代资源的多元化供应,加速提高废钢循环利用效率,减少传统原料需求。要考虑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适度建立锰、铬、镍等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并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制订不同的储备规模和方案,为我国钢铁原料的安全供应提供基础保障。

来源:今日钢铁、中国矿业报

商媒在线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









广州粤海医院好不好
04-05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