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10:50:28 sunmedia 4003
2020年东软教育疫情下逆风上市,上市首日开盘报7.8港元/股,较发行价大涨25.4%。
昨日晚间,东软教育发布2020年报,也是上市后首份年度财务业绩报告。作为民办IT高教第一股的东软教育,这一年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发展路径是否有所调整?未来又会有哪些新规划?
稳定的基本盘与较充沛的现金
结合财报来看,疫情下东软教育各项业务稳定增长。2020年,其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业务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9.4%;继续教育服务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63.2%;教育资源与数字工场业务收入1.74亿元,其中教育资源输出业务收入0.93亿元,同比大增165.7%。
核心业务持续增长,使其2020全年营收达11亿元的新高,较2019年的9.58亿元同比增长14.8%。据其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近4年内东软教育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14.7%,增速较为稳定。
利润方面,报告期内东软教育实现毛利4.2亿元,同比增长30.4%。较特殊的是,其年内利润却出现下降。财报显示,2020年其年内利润为1.03亿元,较2019年的1.75亿元同比减少41.2%。
但分析财报可见,东软教育年内利润出现下滑,并非基本盘的经营出现问题。
财报显示,由于上市开支增加及授出购股权产生大额期权成本,2020年东软教育行政开支总计2.31亿元,较2019年的1.09亿元同比大增111.7%。
扣除2946.8万元的上市开支、1.11亿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3226.9万元汇兑损失净额的影响,2020年东软教育实现纯利2.76亿元;较2019年扣除2072.8万元上市开支之后录得的1.96亿元纯利,同比增长40.9%。
由此可见,报告期内影响东软教育年内利润额的种种因素,多为非经常性损益。长远看,其基本盘发展较稳定有序,上述因素不会对其盈利能力造成长期影响。
从资产结构的角度出发,截至2020年末东软教育的资产总额为41.07亿元,较截至2019年末的25.56亿元增加60.68%;负债总额为23.16亿元,较截至2019年末的18.43亿元增加25.66%;资产负债率为56.39%。
截至报告期末,东软教育的流动资产为15.55亿元,同比大增147.45%。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29亿元,同比大增153.82%,占总资产比重超三成、现金较为充裕。流动负债净值约1.37亿元,同比减少77.76%。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借款、共计6.48亿元,占流动负债总额的38.28%。
值得关注的是,从财报披露的信息看,东软教育短期借款中的银行借款项目全部为无抵押借款。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软教育集团流动比率为0.92,2019年同期则为0.51。资产流动性增强、手中现金也较充裕,可为其未来发展提速提供充分供给。
“一体两翼”驶入发展快车道
自2000年发展至今,东软教育的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业务已然成熟。
“但学费总归有限,学校可容纳学生的数量也有天花板”,东软教育董事长刘积仁在接受蓝鲸教育专访时曾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迎来新一轮东风。3月11日,“十四五”规划通过审议,其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而满足数字人才需求,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IT行业在国内高速发展,业界对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现有IT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产业需要的人才存在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业界需要的实践技能差距较大。
从供给端来看,上市教育集团以并购高校实现规模扩张,已面临增长的极限。因此,各高教集团需从单一化、外延式、规模化的业务模式,向多元化、内涵式、创新型的发展格局转变;职业技能培训、在线教育、教育增值产品与服务成为业务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此背景下,东软教育提出“一体两翼”策略。报告期内,这一规划初见成效。
高等学历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其共运营三所大学——大连学院、成都学院与广东学院,提供本/专科、专升本课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三所大学共有39242名在校生,较截至2019年末的在校生人数上升10.87%;2020级新生报到人数12753人,同比增长25.81%。
与此同时,产教融合成果加速显现,2020年其与IBM、百度、华为、思科等知名企业均开展校企合作。三所大学新增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8项,参与企业定制培养的学生近千人。
继续教育方面,目前东软教育旗下的继续教育服务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已在大连、天津、沈阳、南京、青岛、广州、秦皇岛设立八所培训学校以提供服务。旗下三所大学学历继续教育业务在校生人数为6849人,同比增长25.53%。
2020年to C培训业务探索“线上教学、线下实训”的交付模式,降低实施成本。全年招收学员2894人,生均标准学费20800元,多为4-5个月的短周期培训。to B委托短期培训业务,公司已累计取得40余项培训基地资质,年内新获批4项国家级资质、1项省级资质、5项市级资质;收费项目71个,较2019年增加12个。服务覆盖39家机构客户、共招收6361名学员,其中的师资培训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教育资源与数字工场方面,截至2020年底,东软教育共与69所院校客户开展专业共建和产业学院合作,报告期内新增12所。而与69所合作院校开展的专业共建项目为187个,覆盖学生14974人;其中2020年新增项目58个,新增学生数5125人。
截至2020年底,其在全国8个省市共建设12个数字工场,2020年新增2个。参与数字工场项目的学生数为15838人,可同时容纳逾6000人现场参与实训。为克服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数字工场项目主要以线上方式开展,有13397名学生在线上参与数字工场项目。
疫情期间,东软教育还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教育平台为300家院校、8.7万名注册学员提供教学支持;为267家企业、上万名员工提供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借此一方面扩充其用户池,另一方面使线上培训平台得到市场的初步肯定。
未来“剑指何方”?
高教业务基本盘较为稳健,“一体两翼”驶入快车道,东软教育下一个增长点又是什么?
结合其过往的战略布局看,与其他高教集团选择线上线下教学场景优化、内增外延生态构建不同,东软教育或正创造性地将目光聚焦于“IT+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持续发力“3+N”业务模式。
一方面,在国家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持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产业对IT专业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健康”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健康医疗人才的需求将达477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2540万人。供需两端的现状,必将催生人才需求扩大及薪酬水平提升,从而吸引更多学生选择IT及健康医疗科技作为就读专业或择业方向。
结合东软教育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若其将“3+N”模式有效落实,则不仅可保持自有三校招生就业的较强吸引力;同时也可为更多开设上述相关专业的院校输出其教育资源,包括专业共建与产业学院、智慧教育平台与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室、数字工场等多种模式。从而实现“3”所自有大学与“N”所合作院校的紧密连接,构建基于平台、数据和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服务生态。
通过“3+N”的业务模式布局“IT+健康医疗科技”人才教育,对背靠东软系的东软教育而言,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至于这一想象空间到底有多大?还需时间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