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5
继“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政策红利再次释放,国务院近日又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疗健康一直是民生之向,而科技可以将其点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等技术与医疗不断融合,数据与服务的交互日益深入,互联网医疗全产业链连通得到促进,医疗智能化时代将全面开启。
但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在经历了探索期和启动期之后,想要高速发展,依然面临产品生命周期短、同质化现象严重、应用低频化、行业资源撬动难度大、数据共享难、商业模式不成熟、行业观念亟待培育等问题。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如何结合线下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解决“飘”在空中的问题,是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医疗网承办的“OFweek 2016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大会”10月30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亭、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以及华为企业云大数据云服务首席规划师朱洁、华大基因互联网中心总监官鑫、深圳欧德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明中行以及雅特生科技应用工程经理梁辉等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大会现场盛况(一)
大会现场盛况(二)
可穿戴医疗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社会中慢性病的侵袭、亚健康状态的蔓延、老龄化的加速,供需缺口为可穿戴医疗带来了一片蓝海,心率、睡眠质量以及血液中营养水平测量等设备不断涌入市场,终端医疗产品百花齐放。可穿戴技术与医疗技术产生了叠加效应,演绎出全新的发展意义。在可穿戴市场面临很大的热度下行压力、第三季度出货量严重下滑之时,可穿戴医疗技术的现状又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价值?可穿戴技术的未来将朝哪些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CAS/CUHK生物传感器与医疗仪器研究中心名誉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张元亭教授在《可穿戴医疗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从智能(MINDS)到超级智能(SUPERMINDS)设计》主题演讲中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张教授指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依旧是世界人类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造成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危害性最大。血压的精确测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风险的评估、急性心事件的预测、治疗效果的跟踪、疾病的防控以及病患管理的指导都至关重要,对可穿戴无扰式医疗设备的需求十分迫切,也给传统基于袖带充放气的血压测量技术带来了大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亭教授
随后张教授重点从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标准化这“五化”阐述了可穿戴“MINDS智能”系统,通过介绍IEEE 1708可穿戴无袖带血压测量标准重点说明其设计理念中的标准化设计。对于可穿戴医疗技术的未来,张教授认为应满足安全性、无扰性、个体性、高效性和鲁棒性的“SUPERMINDS”设计理念。张教授还介绍了可穿戴无扰式连续动脉血压测量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系统,以及心脑血管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模型,重点强调了柔性电子在可穿戴医疗技术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无袖带血压测量在今后的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人机共融技术与机器人医疗
机器人的未来不可限量,这是各方的共同看法。当前,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障碍就是人和机器人不能很好地融合,因而机器人产业发展产生了从替代到共融的理念变化,这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与集成要求。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在会上分享了人机共融技术与机器人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从研究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讲起,认为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发展迅猛的新兴技术之一,从医疗机器人到机器人医疗都对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
张建伟院士表示,计算机的发展、康复和护理机器人领域的增长、工业4.0带来的万物互联的需求以及从大数据到智能决策都为机器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智能和医疗领域的趋势,实际上是软硬结合。一方面,IT企业进入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做硬件的生产企业则越来越重视软件的工作,将互联网和智能融入到硬件中。由此可见,将通讯和人工智能融入到CPS(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从机器人来讲,最初应用于工厂的机器自动化已慢慢向医疗和家庭在演进,以后的人机交互将呈多模态,人的2.0比人工智能2.0和机器人2.0更重要。张建伟院士还重点分享了domestic robot(家用机器人)、助老残疾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以及护理自动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医疗大数据已站在时代的风口
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和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从两年前将“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去年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再到如今对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已初具雏形。华为企业云大数据云服务首席规划师、产品经理在会上肯定了政策红利的释放,大数据是“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医疗大数据已站在时代的风口。
华为企业云大数据云服务首席规划师、产品经理
如何理解大数据?华为企业云大数据云服务首席规划师认为,大数据是数据,是技术,更是思维——大数据需要传统行业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把数据收集、分析作为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驱动业务流程优化,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并依托数据资产实现跨界拓展。大数据的四大特征包括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而智慧医疗的信息符合大数据的这四大特征,是典型的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全面服务于医疗行业,包括精准医疗、药物定制和临床决策等。
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有何关系,华为企业云大数据云服务首席规划师分析称:“云计算的本质是业务模式,核心是技术,而大数据只有被计算出价值才能称之为大数据;海量数据的挖掘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他进一步强调,传统IT供给模式目前存在资源无法弹性伸缩、业务上线速度慢、安全性差、维护难度大等弊端,已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建设要求,而云计算可以为大数据提供计算资源共享、弹性伸缩和安全可靠等重要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华为云持续投入,专注打造云基础设施服务,已经构建起一张遍布全国的资源网络。华为企业云强大内核开发团体可提供企业级的开源支撑能力,定位于企业级大数据处理、分析挖掘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发掘数据价值。最后,他和与会者分享了华为云的一些医疗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
分级诊疗智能信息化系统探索之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移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互联网医疗从垂直细分市场到行业平台应用,从软件服务到硬件配套设施,各方都在不断升级。但是如何解决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互联网公司如何结合线下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解决“飘”在空中的问题,使互联网医疗能够真正落地?深圳欧德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明中行博士在会上分享了“分级诊疗智能信息化系统探索之路”,从中可窥探一二。
深圳欧德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明中行
分级诊疗有必要吗?明中行博士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存在缺设备、不会用、看不懂、难维护、无系统等问题,基层医疗虽然机构规模大数量多,但自由无序的医疗行为使得患者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医疗资源闲置。相反,中心医院却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这就造成了中心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扩张,不仅降低医院效率,更产生强大的“虹吸”现象,不断地把患者、医学人才等资源从基层医疗机构吸引到大医院加速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因此推行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已颁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已成为国策。
那么如何才能推行分级诊疗?关键点和难点在哪,如何解决?明中行博士认为,分级诊疗的目标在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建立信息的高速公路,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互通,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系统交互性差、信息无法关联、数据滞后严重、建设维护难度大等是目前分级诊疗现存的难点。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要求则包括实用性、实时性、开放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欧德蒙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医疗检测设备,通过云端连接上级医院助力分级诊疗,并通过云端独有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辅助诊疗支持和商业增值服务。最后,明中行博士分享了基于欧德蒙云健康平台成功案例,表达了让健康无处不在的愿景。
基因+互联网 探索精准健康之路
从2015年开始,“精准医疗”这一概念无疑成为了行内的焦点,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则是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提升、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基因检测作为精准医疗的入口,对于精准医疗发展的催动作用不言自明,有望带来医学领域颠覆性革命。那么基因产业为何要“紧咬”互联网?华大基因互联网中心总监官鑫在会上分享了“基因+互联网,探索精准健康之路”。
华大基因互联网中心总监官鑫
作为中国唯一掌握核心测序知识产权的机构,华大基因为何要跨界做互联网?“推广基因健康互联网平台实为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传递华大健康理念。”官鑫如是说。“基因检测高冷,用户无参与感,认知低、无粘性;由于知识普及的不足,用户不认为是刚需,购买意愿低;现有基因检测服务模式与消费者/用户隔离,品牌认知度低,无法积累自己的用户和粉丝,这是基因检测面临的三大痛点。而有用、有趣、有赚、方便和懂我则是用户的真正需求。”最后,官鑫对以上五点需求做了详细阐述,并指出,检测+干预才精准,精准干预才健康,比精准医疗更重要的是精准生活和精准营养。
医用电源设计要素有哪些?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软件市场的迅猛增长,医疗设备应体贴患者且成本亲民,具备尺寸小巧、使用方便、坚固耐用、兼容无线连接以及长电池寿命等优势特征。作为医疗设备的核心器件,医用电源的设计与选择十分重要。
雅特生科技应用工程经理梁辉在会上从医用电源概述、医用电源安全性概述、医疗电气设备分类、医用电源详述以及医用电源的选择等几方面详细讲解了医用电源的设计要素。他表示,在过去20年间,开关电源发展迅速,效率从70%急剧增长到90%+,这得益于半导体相关技术的改进、拓扑结构的改进、磁性材料的改进、磁性材料的改进,效率和冷却性能、智能化以及总成本成为电源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雅特生科技应用工程经理梁辉
医疗电子,与其他定位于大众市场及在乎成本的消费电子和其它低价产品的应用领域的电子和功率电子不同,医疗电源要遵守的规则多得多,在设计和选择时应注意什么?梁辉表示,医用电源的安全性要通过ITE(信息技术设备)IEC 609501和医疗设备IEC 606011两大安全认证。为医疗产品选择或设计ACDC电源时,要考虑整体功率预算、电气要求、机械要求、转换效率、控制和监控功能等考量事项。在设计初期尽早定义并确定功率要求,根据终端医疗系统要求制定电源规格。
圆桌论坛坐而论道 共话互联网医疗发展
在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的主持下,深圳欧德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明中行、华大基因互联网中心总监官鑫、雅特生科技应用工程经理梁辉以及神念科技中国区商务总监冯华就“互联网+究竟能为医疗健康带来什么?”、“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技术、基因检测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传统医械厂商如何转型?”等热门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圆桌讨论
更多大会内容,请关注稍后带来的会后专题。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