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535
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小伙伴们现在应该纷纷来到美帝,进入大学啦~
作为过来人的学姐,其实想跟大家说:大一抓紧时间好好玩!
但是现在的小盆友们往往一进大学就感到鸭梨山大,毕竟竞争越来越激烈,总感觉要取得一个head start才行。
老话说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嘛。
所以学姐今天打算帮你们一把,聊一聊如何找到大学里的第一份实习,这个严肃认真的话题。
(话说回来,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们也是一样看哈,方法对大家都适用,区别只是在于你敢不敢真的去实践。)
“ 找一份oncampus job ”
虽说在校外找实习,因为经验不足年龄尚小可能会受挫,校内招聘起码机会多很多。
找一份校内工作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去申请SSN社保号码,这个之后申请信用卡、正式实习的适合都用得着。
Oncampus job的第二个好处则是能赚钱,虽说很可能是最低工资,但毕竟是很多小伙伴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换薪酬。
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的技能,往往都属于transferrable skills,将来在你找正式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成为面试的谈资。
Q: 找什么样的oncampus job呢?
A:1. 与人打交道的:
沟通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transferrable skills之一,什么工作都能用到,生活中也用得着。
比如fundraising office给校友打电话要捐款的caller,虽然听上去挺无聊,但你会接受很多打电话礼仪方面的训练,虽然刚开始可能会紧张、觉得有难度,但渐渐地你就能够有信心地和电话里的陌生人交流,甚至还能说服他们捐钱!
之后再去info session或者career fair跟陌生人吹牛,感觉简直so easy!
2. 价值容易被量化的:
从比较功利的角度来讲,一个经历写到简历上,我们总希望能讲清楚你到底创造了什么影响,尤其是能用数据说明的就更好了。
还是上面那个fundraising caller的例子,你的价值就很容易被量化(solicit了多少人、创造了多少捐款),可以直接摆在简历上用数据说话。
相反,如果你是在gym里坐着查查学生ID,工作虽然轻松,价值却很难被体现出来。
3. 能拓宽人脉的:
其实美国大学的资源都很多,大部分时候你不了解只是因为不了解相关的信息。Information从哪里来?还是身边的人不是,人脉的重要性不用我去强调。
我曾经帮学校的东亚研究中心打工,和director混熟之后,凡是学校请亚洲来的嘉宾和演讲者,他都会告诉我,还经常让我当主持人。后来我自己办中美文化交流的活动,也成功从他那里拿到了金额不菲的funding。
这一类能拓宽你人脉,让你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棒资源的工作,千万别错过。
4. 有被提拔的空间的:
虽然oncampus job写简历上经常感觉底气不足,但如果你可以显示出自己在有限的岗位上付出了最多,甚至还得到了提拔,那底气就起码可以乘以100倍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fulltime recruiting到了一间很棒的咨询公司,面试时讲的故事就是他如何在学校的fundraising office从最开始的小caller,表现优异成为一组新caller的trainer,再最终被提拔到整个office的manager的经历。
不少oncampus job都有做得好可以被提拔成管理职位的可能性,申请这些工作就对啦!
“ 去一趟学校里的career center ”
好多同学都是大三甚至大四才第一次迈进学校career office的大门,实在太晚了!
大一就去career center走一圈,主要是为了摸清学校提供的求职资源,并尽早开始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哪些公司会来参加校园招聘?什么时候来?
Career office是否提供简历修改服务,或者各类networking的指导?
有没有定期发送招聘信息的email list,我怎样才能收到这些邮件?
毕业的校友大都去了哪里?我如何找到这些校友的信息?
如果你发现你们学校的career center比较给力,那可以尽快带着简历来给这里的counselor修改,并多多跟他们勾搭,获得更多的信息。
通常counselor们看到充满热情又上进的underclassmen,都是很愿意帮忙嗒!如果你发现career center提供的资源并不是很多,那可能更多有效的信息隐藏在各个department 之下,需要你自己去做进一步的更多搜索。
“ 参加一场info session/career fair ”
另一个大一小盆友常有的误区是:既然没有公司愿意招大一学生,那我去公司的招聘会没有意义。
当然不是这样啦!其实不管是某间公司的info session还是某个行业的career fair,都是去的越早、越多越好!
为啥呢?
招聘官们永远在寻找最有潜力的candidate。虽然大一的你可能还不在他们的招人范围内,但“一面之交”后,起码他们会对你留下一个“上进、愿意早开始准备”的印象。当你大三大四再回去的时候,自然会从其他和招聘官没有交集的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
多了解不同行业,你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点其实和选课一样,你可能不太确定自己想选什么专业,所以才要多上不同的intro课程、多跟不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交流来做决定。找工作应该比选专业更重要吧,你咋就马马虎虎了呢?
我曾经去过某公司的info session,公司在一个我以为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行业,没想到听完之后我就爱上了他们的公司文化,最后不光申请了,还做了一整个暑假的实习。
我也曾去过某高大上行业的招聘会,本以为是我的理想行业,没想到和所有人都聊不过三句,于是明白自己的个性并不合适,早早打消了进军该行业的念头。
如果不是大一就早早开始了解和搜集信息,哪能避免日后少走弯路?
观察别人如何提问和展现自己。可能你还不知道招聘会上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才是合适的,这就是你观察“老司机”的最好机会。我会带一个小本本,听到好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就记下来,留着日后备用。
除此之外,如何握手、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优雅地要到名片转身离开,这都是一门门学问。要是你觉得自己还不是professional etiquettes的专家,在各种career fair和info session上观察别人就是最好的训练。
“ 坚持参加一到两个社团 ”
刚进入大学的小盆友肯定会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社团招新当中去,为了尝试新鲜事物,肯定也会报名参加好几个社团。
其实我觉得参加什么类型的社团无所谓,是你自己感兴趣的就好。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个社团里坚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觉得“哎呀要开这么多会真烦”就不去参加了。
对社团的投入其实是最体现你热情所在的,因为这并不是一份工作,并没有薪酬奖励。如果你还愿意为此付出心血,一定是有极大的passion。这样的热情,在面试和聊天的时候,都会被最直观地展现出来,也是最打动人的部分。
所以我的建议是:参加社团,求质不求量(数量再多你简历上也放不下),选择一到两个你最感兴趣的,大学四年坚持下来,会是一段很宝贵、值得与人分享的经历。
“ 约三个不同行业的校友聊天 ”
说了半天,好像还没提到究竟如何找到第一份实习最直接的方法:找校友聊天。 我记得大二的时候,和一个物理专业的校友聊天,他自己有一家生物科技方面的公司,运营地相当成功。聊天时他随口提到,他刚刚hire了一个我们学校的大一同学当实习生。我听了很惊讶,因为他的公司还是属于专业门槛相当高的,一个啥都还没学的大一新生能胜任什么职责?
可他告诉我,这个大一同学很早就主动邮件他,向他表示了对他公司的兴趣,还多次电话咖啡约谈,终于用诚意打动了他。何况他也很愿意帮助自己母校的学生,所以就给了他这个机会。
初进校园的你也许没有太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你有的是热情和一颗好学上进的心,这也是你最需要利用的强项。
去主动找一些不同行业的校友聊天(通过学校的alumni database或是LinkedIn),虽然或许不是每一个校友都会一上来就给你一份工作,但多聊一些总会提升你的几率。上面故事中的那个我的大一学弟,我只听到了他成功的案例,却并不知晓他是否在背后也曾reach out过好几十个校友,最终才获得了一颗橄榄枝。
和校友聊天最棒的是不愁话题,聊一聊学校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他们曾上过的课,你现在参加的社团,都是现成的谈资。
更不需要抱着一颗功利的心态去聊天,毕竟你还年轻,没有什么比真诚的建议对你来说更宝贵的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做好了上面这五点,找到一份心仪的实习一定是早晚的事啦!—— 爱你们的学姐
作者介绍:
李奕,文理学院毕业,呆过私人银行,干过医疗五百强,最后误打误撞进了管理咨询。
喜欢旅行和写作,也能打枪和开飞机。除了分享世界各地的有趣故事,心情好了也写些不那么干的实用干货。
个人公众号:李奕在哪儿(whereisyi),来找我玩吧!
WST致力于帮助对金融和咨询感兴趣的学子们找到理想工作
中秋特辑|买不到月饼,就教你做北美最酥嫩的鲜肉月饼!
一块手表,看出你在投行里是干什么的?
投行秋招正式开始!| 摩根斯坦利第一轮面试发放,你收到了吗?内附秋招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