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623
他相信:兰因善恶,皆有业果。
他也相信:企业如果不能盈利,就没有生存的必要。
一边是五蕴皆空的精神幽谷,一边是十面埋伏的险恶丛林,彼此之间的针锋相对,如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般不可调和。
但他却做到了。他把佛、商之道融为一体,在7年时间里,将自己的佛具企业发展到320多家加盟店,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学佛、礼佛、参禅、悟道,这些佛门中的修行,被他搬入寻常百姓家。
佛与商业的融合,在多数人眼里,是有违天道之逆举;然而在易善江看来,却是势在必行。“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寄托,商业不能只有铜臭,这就是最大的契机”,在第二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易善江如是说。
冲破佛、商矛盾
去年6月13号,位于安徽灵璧的加盟店开业。短短三天时间,售出恭迎佛牌22尊,四面神摆件1尊,交易额超过10万。“我没想到,在一个小小县城里,学佛、求佛的人这么多,大城市可想而知”,即便事情过去一年多,易善江回忆起来,犹觉不可思议。
而这不是个案。今年8月14日,刘邦故里、徐州沛县门店开业。仅用两天,门店实现恭请结缘149800元;9月10号,加盟店落地山西晋城,这个市区人口不足30万、恰逢煤炭行业惨淡的煤业小城,开业两天结缘恭请156000元,加上试营业20多天恭请的190000多元,这个40平方小店,当月实现30多万元营业额……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迷失于人云亦云;当谣传被说上千次,它就成了根深蒂固的真理。其中,佛与商业的矛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固定思维里,“佛”之一字,就如慧能的偈语: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它是高高在上之供奉,是远离江湖庙堂的境界,谁也沾染不得。
而“商”,则身处“士农工商”的末端,古人对其一脸不屑,现代人的评价也是骂声多过赞誉。这个字的背后,布满了清洗不绝的血汗、黑暗等负面因素。
一个是超脱世俗,一个是九流末梢,两者的结合,其结果必然不被人们接受。然而,就是在可能引发人神共愤的压力下,易善江硬是做了这件事,他觉得不仅可以做,而且必须做。
在易善江的理解中,佛的现实意义大于它的本身。在“儒释道”三大流派中,人们深谙儒是积极入世,道是消极避世,唯有释,人们的概念只停留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儒家、道家学说得到很好的继承,而佛家文化却处在遗忘边缘。当“广结善缘、诸善奉行、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核心禅家思想被漠视、遗弃,这个民族的道德伦常亦将积重难返、沦丧殆尽,民族的精神也将成为无所归依的荒魂。
而善恶报应的佛家学说,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以茁壮、富强的血脉,如果这条血脉被斩断或干涸,经济腾飞将无从说起。
另一方面,国家进步最大的推动力,便是商业社会造就的经济实力。若是缺失了最“下等”的商,那么民族富强亦是痴人说梦。
因此,佛与商,非但不是不可调和的命题,还是缺一不可的国家支柱。它们有机结合、规则律动,才能让社会更好发展。
认识到这一点,易善江更是毫不犹豫,创建了佛禅文化连锁企业:达梵天。他没想到,创办一个企业的同时,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苦海”里的蓝海
自达梵天创立以来,经常有人咨询加盟事宜;2015年后,达梵天基本上以每月10家店的燎原增势占领佛具市场。
为何人们口中不屑的“佛商”生意,会成为商业新宠?“这是一个精神亟需依托的年代”,易善江说。
在《引爆点》中,格拉德威尔提出促发品牌引爆的三大法则:少数人法则、附着力法则与环境威力法则。达梵天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大环境的短板为切口,进行精神解剖。
当今的环境,生活、工作的压力都空前巨大,人们对于名利、财富的角逐也日益残酷。升职、失业、买车买房、吸引资金,成为这代人挥之不去的三千烦恼。身处这个时代,没有人、或者绝少人能够活得洒脱。
佛家学说中,将尘世烦恼、众生苦难称为“苦海”;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就是一幅千姿百态的苦海众生相。“当人们难以自救,如果某个外力能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归依,将他们的心智从苦海抽离,这个外力足以开辟一个蓝海市场”,易善江说。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酝酿一场文艺复兴。智能化电子产品越来越成熟后,电子书成为人们在地铁、咖啡店里的消遣;各大电视台都将文化讲座、纪录片列为电视节目的重要板块;即便在血腥的商业社会中,企业家们也逐渐摒弃蝇营狗苟,对于人性和情怀的呼声日益见涨。
这个信号,正是达梵天需要的外力。达梵天定位是传承和学习中国佛文化,属于格局和境界高于普通阶层的精神信仰需求;此外,与达梵天并肩的两个品牌:佛语学堂、都市禅堂,将远在深山大泽中的佛门搬到城市,让每一个工作忙、时间少、烦恼多、对传统佛学有热情的人,都能轻松学佛、礼佛、摒除烦恼。
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在佛商没有盛行、人们学佛状态被动的当下,达梵天成为鲜有行业竞争的先驱者、佛文化的布道者;另一方面,达梵天奉行“利润二成回报社会”,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佛与商业并不冲突,只要财富取之有道,它非但不会损害佛的庄重,还能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创造自身品牌的社会认可度。
达梵天的立意,是以佛学布施、文化传承为支点来影响全国,它极富精神价值,但精神价值放在商业社会,就如同没有外衣的真理,并无多大意义。正如易善江所说:“企业不能盈利,就没有必要存在”。而达梵天的实际情况——320多家加盟店——又证明了它商业上的成功。那么这个以佛禅文化连锁为支柱的企业,在商业上是如何运作的?
为商业开光
达梵天总部有两个:一是香港,一是郑州。
港产电影作品中,我们总会看到庙宇、大佛、以及家居正堂的香炉。而真实的香港,除了这些昙花一现的画面,还有佛教的联合会、学校、学院及慈善机构。一份报纸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香港人都信佛。因此,将香港作为佛商企业在大陆外侧的总部,是不二选择。
而郑州,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五帝与夏商周的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浓墨重彩。而历史与文化,是一个永远不可分割的主题。选择郑州作为大陆总部,达梵天的品牌价值有了历史的厚重;同时,郑州的文化也更为丰富。
除开选址的重要性,产品就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佛禅产业也不例外,它是支撑情怀与情结的基石。
“正念正行”,是达梵天信奉的产品态度。里面的每件物品,是来自寺庙恭请的佛教圣物,还是某位佛门大师督造的开运饰物,上面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印字、二维码或条形码。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产品都能追根溯源、有迹可循。真实的产品,才能具有真实的灵力,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与信任。
此外,达梵天还有第三大竞争力:不惧互联网。
互联网与转型,成为当前绝大部分传统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转型,死得很惨;不转,死得更惨。这场角色升级战中,似乎所有定律准则都开始失灵。
而佛商行业,估计是唯一不受互联网掣肘的产业。“学佛,得去有佛教氛围的地方;拜佛,要去看得见佛像的地方。这些,都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电脑上或许有佛像图片、佛经讲义,但它与心怀虔诚相悖了”,易善江说,“并且,你不可能对电脑上香吧?”
因此,在达梵天总部,有一块写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学习基地”的金色牌匾,以供来人参观、学习;同时,为方便前来的学徒、顾客,达梵天的加盟店也很宽敞、体面。在这里,人们可以静悟、听禅,亦能品茶、切磋,它打造的,是一个学佛的社交场景。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与它之间,永远只会是两道平行线。
从0到320,达梵天迅速蔓延的秘诀,还在于开店的可复制性强。
因为与科技变迁无关,故达梵天的经营并不需要太大创新;同时,历经数千年的岁月,佛已成为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信仰。因此,把好产品质量关、选择优质地段、熟稔佛家文化,就能轻松驾驭一个门店;此外,总部给予的大力扶持体系,会让新店从精神和物质上,迅速得到双重收获。
对达梵天,易善江坦言:最初的两年,是当作生意在做。2013、2014年,企业在壮大,达梵天上升为事业;现在的达梵天,易善江则把它升华为“生意”——缔造一个传统文化大平台,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这正是佛家诠释的商业的至高境界!
如今,达梵天已经成为1200多名员工的企业,合作方包括泰国寺庙近40家,国内寺庙十几家,涵盖了五台山等知名庙宇。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佛具进行开光或加持开光,开光对象多为个人佛具;如今,易善江有个愿景:为商业开光。“希望开光后,灵力与善法,能推动整个中国商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民族强大与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易善江说。
业务咨询、合作洽谈,请咨询:152946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