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603
卢春雨 摄
图为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全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近年来,温州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扩大教育资源,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温州教育赶超发展,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 ,今年教育部门继续深入推进“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行动,着力实施温州教育“十大工程”。其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旨在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温州市还将新增学位10.3万个,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8%以上,培育300所“新优质学校”,提供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办普高创建特色示范校比例达85%以上,打造多样化特色化的高中教育;建成十五年特殊教育体系,构建延伸全纳的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 区域特色创品牌 内涵发展促提升
鹿城区开设“户外体锻工坊”,瓯海区尝试主题游戏项目,瑞安市开展室内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平阳县推出室内“微运动”……近年来,温州市通过“学前教育区域特色创建”这一有效载体,借力创建机遇,让每个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主发展意识,关注自身内涵建设,创建区域特色。同时,适时把区域特色项目向全市推广,形成各地互学共享的良好势态。
为更好地凸显特色、创建品牌,温州市学前教育一直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近两年,共创建省一级幼儿园12所、省二级幼儿园31所 、省三级幼儿园353所,撤并“低、小、散”幼儿园65所。全市等级幼儿园占比从64.03%提升到88.43%,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从83.12%提高到94.92%。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覆盖率95%以上,其中二级幼儿园比例达50%以上。
师资力量也是内涵发展的保障之一。近两年,在温高校共招收学前专业学生1127名,今年温大又在往年每年500名的基础上增加400名学前专业学生,为二胎学潮的到来储备师资。此外,温大成教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全日制学前教育自考专业,每年招生300名。目前全市幼儿教师持证率为80%,到2020年达到95%以上。
针对温州市民们普遍关注的“全面二孩”引发的入学问题,教育部门已研究制定了《温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幼儿园扩容和薄弱幼儿园的提升改造,加快幼儿园的学位供给,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80所,新增学位10.3万个。
今年,恰遇温州市“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建设好时机,温州市各地借机调整与完善布局,加紧编制学前教育专项规划。据悉,近两年通过新建、改扩建,全市已经新增幼儿园100所。新增幼儿园建设面积达13.2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学位1.9万个。今年,鹿城、龙湾、瓯海、瑞安、文成、永嘉均有配套园即将移交,其中瓯海区移交10所公建配套幼儿园。
此外,今年全市新认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101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83.2%,超额完成13.2个百分点。这些收费合理质量确保的幼儿园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今后,温州市还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比重。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65%。
义务教育 家门口建好学校 教育生态优发展
26个指数中,四年级有18项指数实现了进等升位,有8项指数位于全省前三位……今年6月,全省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检测结果出炉。与2014年相比,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水平进步明显,四年级进步幅度更大。
学业质量稳中有升,师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温州市紧抓质量主线,以及出台的一系列义务教育组合拳:打造“家门口好学校”、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等。
2015年初,温州市教育局提出“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150所“新优质学校”。三年来,市、县、校三级联动,各培育学校之间成立发展共同体,以集团化发展扎实推进新优质的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阶段,在做好培育成效的巩固和提升工作的同时,将进入新一轮发展的谋划与跟进,到2020年,温州市计划共培育300所“新优质学校”。
与此同时,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办学水平提升工作,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级学校创建率达到90.4%。今年,温州市开工建设薄改工程项目21个,计划投资3亿多元,计划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5所。到2020年,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8%以上,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级学校占比达98%以上。
在深化课改和课堂变革方面,积极实施初高中课程衔接项目,带动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制定小班化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市级试点学校37所,今年将继续全面推进自然小班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实施。启动开展中小学STEAM课程的试点研究,从学习设计、作业优化、学习指导、技术应用学习、教学德育融合等角度聚焦课堂变革。
高中教育 新高考呈新成绩 多元发展显特色
今年新高考,温州市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2017年温州市高考录取率达到96.17%,一段录取率达到17.82%,同比2016年提升6.18个百分点,同比2015年提升8.69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显示,温州市直属普通高中高考成绩已经达到浙江省先进地区水平,市区高考成绩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为适应新高考,温州市在出台政策抬高普通高中底部、优化高中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推进市区普通高中统筹招生改革,进一步促进市区优质资源共享。为更好地给新高考保驾护航,温州市组建了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处室负责人、教育教学研究院学科教研员的三级教学视导队伍,对县(市、区)教育局及相关研训部门、各类普通高中、薄弱高中薄弱学科等开展三个层面的专项教学视导,极大地提高了各县(市、区)及学校应对高考改革的能力。
在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普高发展策略同时,温州市还以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助推普通高中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适应普高变革。据悉,在2016年新增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22所的基础上,2017年全市将力争新创省级特色示范学校20所以上,各县(市、区)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市公办普通高中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占比达85%。为了提升创建有效性,市级行政部门组织团队深入每一所创建学校,指导创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以区域为单位,组建创建同盟,加强内部交流;推广创建经验,提供学校范本,供创建学校学习借鉴。温州中学、瑞安中学、苍南县灵溪中学等学校,成为众多普通高中校长的“取经之地”。
此外,温州市出台普职学生学籍互转规定和普职融通教育改革实验方案,建立普职学生互转、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制度,畅通普职融通渠道,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搭建出相互融和的立交桥,满足学生更多元的发展需要。到2020年,全市将打造15所左右普职融通实验学校。
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携手行 特教学校精布局
今年暑假,一场特殊的夏令营活动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馆拉开帷幕。通过网络报名筛选出的温州普通学校的小学生,与来自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一起度过了一周的夏令营时光。这种以“残健携手”模式开展公益夏令营,属全国首创。
“残健携手”模式,也是温州市积极探索融合教育的写照。卫星班,是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班级。学生是由特教学校经过评估、筛选康复较好的学生与本校随读学生组成,卫星班由特校和普校资源教师进行管理和教学,课程以“基础课程+融合课程+康复课程”为框架精心设计。卫星班的开设,为特殊儿童从特殊教育学校回归主流学校,搭建了一座桥梁。目前,温州市已建立64个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专任教师76人,到2016年底建设特殊教育“卫星班”3个。
据了解,温州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1825 人,其中视力残障学生76人,听力残障学生308人,智力残障学生1441人;教职员工530人,其中专任教师365人,专兼职随班就读教师110人。目前,已实现了全市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中重度以上“三残”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全覆盖。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接近当地普通适龄儿童少年水平。
今后,温州市还将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到2020年,建成综合性特殊学校4所,成为集教育、康复、养护于一体的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每校可容纳100名以上重度残疾儿童就学。今年,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游泳馆项目进入立项程序,泰顺县培智实验学校迁建工程已被列入县教育局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拓展学前和高中段特殊教育,全市幼儿园积极提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服务,普高招收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