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4100
振兴老工业基地,核心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关键是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方法。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积极做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这两篇文章,由此奠定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加快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
1.以创新为城市灵魂,努力担当起率先全面振兴的“大连使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大连的发展进入到增长速度换挡的新阶段,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新形势,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探寻: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原始动力来自创新
大连是一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尽管前些年已经通过城区工业搬迁改造,实现了城市再建和产业重新布局,但仍面临一些新的发展瓶颈。比如,与投资相关的要素供给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未来城市淡水、环境、土地、资源、人口的承载力,在传统模式下的供给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这种资源要素的约束和倒逼机制,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大连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总量也比较大,但真正的创新人才还不够多,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还面临人才和技术的短板。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面对新常态,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唯一选择。
思考:城市发展的规律就是创新驱动带动产业升级
市委一班人经常研究思考,一个城市究竟应当如何发展?在去年市委常委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我们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教授围绕“创新驱动”专题进行阐释,大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我们感到,世界经济增长是在波动中前进的,这种规律性波动就是经济周期。从前几次长波周期看,每一次波动都与主导产业的变迁相关联,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都形成了新兴产业,从而重新确立了全球经济格局,而周期性经济波动和产业演进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进步。对城市来说,只有通过科技培育占据先导地位,通过主导产业的主动升级获得先发优势,才能引发城市发展模式出现革命性进步。说到底,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高水平的结构转换能力。
谋划: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摆在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
2011年7月,正值大连市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当时,全市上下都在思考大连未来发展之路,寻找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的发展路径。我们注意到,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约而同打出创新驱动这张牌。面对国际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机遇,我们感到只有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持续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市党代会上,我们鲜明提出转型发展战略,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科教兴市,以人才强市,建设产业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的创新大连。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篇文章。此后,我们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摆到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我们还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业体系建设,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产业协同创新同盟发展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交易促进计划、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科技投融资促进计划、创新服务保障计划,为实现“两先区”建设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以创新为发展引擎,做好新型工业化“传统”与“新兴”的“大连文章”
大连认真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增量调整、存量优化”的部署,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做优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依托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创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大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稳中有进、逆势而上的硬支撑。
从“专业园区”到“产业集群”,产业布局创新形成集聚效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连19个产业园区被纳入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成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主要支点和大连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基本依托。一方面,我们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倒逼机制,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我们遵循园区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园区的自然禀赋、优势基础打造产业生态,壮大产业集群。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重点规划建设石化、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16个产业集群。专业园区——重点园区——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使得区域内产业关联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管理、科技研发等支撑机构和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配套体系更加完备,企业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产业和企业间规模集聚效应凸显,从“点状经济”集中到“块状经济”,再集聚为“带状经济”,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愈加强劲可持续。
从“路径依赖”到“另辟蹊径”,产品升级创新占据先发优势。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努力创新产品、占据先机。一是新能源装备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国内首台套百万千瓦核岛压力容器、人员(设备)闸门、核环吊、核级泵阀、乏燃料格架等设备,可为国内所有运行和在建核电站提供配套。二是有传统优势的内燃机车转型为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及地铁车辆,“和谐”型大功率牵引动力机车已成为国内铁路运输的主力机型。
三是从生产普通机床升级为实施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在高速、高精、复合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世界机床技术先进行列。四是造船业向技术含量高的海工产品、高技术船舶转型,大连优化和升级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型,主流船舶的设计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实施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的研制,新能源汽车制造取得突破。六是软件服务外包从普通软件开发转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变。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5%,处于同类城市第一集群。
从“大连制造”到“大连智造”,企业主体创新赢得竞争实力。近些年来,我们坚持采取解剖式的方法开展调研,不是停留于总体概况的掌握,而是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发展进行分析、解剖。比如在调研金州新区企业情况时,我就注意到近几年新引进的三菱重工叉车、格劳博机床等三家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虽然入驻时间不长,却能取得较好的发展业绩;较早落户的斯凯孚轴承与精密技术公司、利勃海尔机械公司等四家外资企业,始终能占据国内外市场。面对“一老一新”异彩纷呈的企业发展现象,我们走进研发实验室、车间班组,与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交流,详细了解企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情况后发现,发掘智慧力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他们共同的内生动力。通过调研,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就是,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总体上已从引进消化吸收阶段,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阶段,企业创新主体正引领“大连制造”向“大连智造”转变。通过了解面上情况,综合分析调研所到企业,我认为大连企业创新主要分为自主创新为主模式、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集成创新模式、合资带动技术创新模式等四种模式。这四种企业创新的模式虽然各具特点,但都是充分利用科技之“智力”、充分发挥企业之“智慧”的集大成,引领和推动大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从“无中生有”到“破茧化蝶”,全产业链创新再添增长新极。近些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致力于石化和汽车产业链的完整与创新。我们在加强石化产业园区管控一体化建设的同时,注重从加大科学知识特别是化工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入手,深入开展“城市大讨论”活动,增进市民对石化产业的理性认识和发展共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单一炼油向“油头化尾”炼化一体发展。按照绿色、安全、集聚、高效的要求,我们以今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的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合理安排全市石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园区,推动石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集聚效应,打造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在发展汽车产业上,着力推进整车项目,在引入大连市第一个汽车轿车整车项目——奇瑞汽车后,又引进投资7亿元的曙光项目、投资50亿元的东风日产整车项目落户。至此,大连已经拥有奇瑞、东风日产两家乘用车整车工厂、4家客车专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和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整车生产产业链不断完善,为汽车产业成为大连市支柱产业、打造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千亿级产值汽车产业基地提供了基础支撑。大连石化和汽车产业新生壮大的经历,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从源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技术红利”到“开放红利”,产业合作创新开启广阔天地。大连工业产业发展在分享“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在更多思考充分发挥区位和对外开放度高的优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国际合作模式。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产业合作,实现技术的重点跨越,增强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连通过采取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等一系列措施,陆续实施中国一重大连临海基地、大连中远川崎造船、两船重组扩能、大连机车旅顺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弥补产业空缺短板,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大连着力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实现与世界领先技术的快速融合。大连装备制造业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先后与日本东芝、美国EMD公司、德国邦巴迪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开展广泛合资合作;大连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调整机遇,加快跨国兼并和市场拓展,推动大连机床并购美国英格索尔、远东工具并购德国沃克、大橡塑并购加拿大麦克罗、冰山兼并武冷等,提升大连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大连工业和信息化实际使用外资64.5亿美元,增长45.9%,工业产业国际竞争与合作成果丰硕。
3.以创新为永续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中形成“大连探索”
今年以来,大连先后迎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金普新区、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和建设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等重大发展机遇。大连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从四个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来领跑新一轮振兴。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大连要坚持把理顺体制机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勇于改革,争当体制机制先行区。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实现机制,引导高素质研发人员和团队向能发挥创造性潜能的项目集中;建立市场化需求导向机制,引导技术研发经费向高效益研发项目和环节配置;建立市场化物力支撑机制,推动科技物力资源要素与项目高效对接;建立市场化科技信息传递机制和成果评价交易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城市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连要利用规划金普新区建设的契机,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全面创新进行合理布局。着重把握规划的适度超前性,体现出前瞻性思维,引领地区经济朝着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以科技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本目标,明确创新发展重点领域。制定各项发展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相应对策措施,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逐步解决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大连将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把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问题落到实处。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点。围绕重点项目,以企业为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原则,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为大连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选准事关大连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必要支持,推进其开拓市场,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以“高”“新”为标准推进新型工业化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大连高新区时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这两篇文章做实做好。我理解,做好这两篇文章,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另一方面,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把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扶强做大,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始终把握“高、新”标准,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