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426
“慕课会在未来的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好课’会越来越多,‘优课’会越来越广,‘争课’会越来越频繁。”梅丽霞老师认为。
梅丽霞老师
梅丽霞,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学堂在线开设《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课程,入选“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创新研讨会”举办前,学堂在线对梅老师进行了专访,听听她与慕课的不解之缘。
学堂在线:据了解,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个做慕课的老师,当时为什么有动力来做慕课?
梅丽霞:慕课对于我来说,既是一场奇幻之旅,也是一次学习之旅,是一个从公开课到慕课、从学习者到讲授者、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学习的故事。
我从2012年就开始接触到了网络公开课,当时的身份是在线学习者。彼时,我刚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不久,对黑板前的三尺讲台充满热情,对教学教育改革充满激情。2012年,我第一次系统地完成了一门在线课程的学习,这就是哈佛法学院的著名教授Michael
Sandel主讲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这门课给了我极其深刻且震撼的启发:原来大学课程可以这样上!没有教材,没有照本宣科,没有满堂灌,甚至也没有点名考勤,只有一个接一个充满逻辑的问题,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停的思辨和讨论……这引领着我这个原本对法学研究一窍不通的学习者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思考、实践。后来,我就顺藤摸瓜地接触到了慕课这个全新的概念。
2013年,我在
Coursera上注册学习了几门中文和英文课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大学吕世浩老师主讲的《史记》和《秦始皇》,他让我第一次深刻领悟“学历史第一是要有趣,第二是要有用”的观点。当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自己也要在互联网上开一门课,传播知识和观点,帮助更多的人。
2013年年底,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讲的通识教育课《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已经入选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但是,我觉得不过瘾。部分原因在于视频公开课只是把教室里教授的课程内容录像下来,上传到网上,缺乏师生互动的Cyber空间,也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2014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清华大学参加了一次慕课教师培训,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慕课的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聆听了马昱春老师、于歆杰老师、王帅国老师等人的精彩分享,内心蠢蠢欲动。回到学校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做慕课。在学校教务部、信息管理部、工商管理学院各级领导与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和我的研究生团队挑灯夜战,打满鸡血。从2014年5月到10月,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设计和制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门慕课。终于,2014年9月底,我的第一门慕课——《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在学堂在线慕课平台顺利上线。
所以说,我做慕课的动力源泉,既有自我学习的演化路径,也有他山之石的启发借鉴。我特别感激清华大学的马昱春老师、于歆杰老师、肖星老师和学堂在线的王帅国老师在慕课路上的引领与帮助。
学堂在线:在做慕课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又有怎样的心得和体会?
梅丽霞:第一次做慕课的经历非常有趣,很多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许多人和事都令我感动不已。
首先是慕课(MOOC)的“M”(Massive),大规模,令人震撼。我记得,2014年秋季,《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慕课在学堂在线首次开课,第一天就吸引了超过2000名在线学习者报名上课,这个数字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室上课人数无法超过400人(大阶梯教室的人数上限)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让我们很多同事对慕课所带来的教育巨变倍加感叹。当时很多媒体关注了这个“小事件”。
其次是“Open”,开放式学习,打破大学校园的围墙。为了加强慕课线上线下的交流与互动,除了学堂在线的“课程讨论区”之外,我们还开设了两个500人规模的QQ讨论群、一个微信学习群,并发布了数十次微博公告,这些新媒体凝聚了近千位在线学习者。他们不仅是我的课程学习者,很多人也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到现在都还经常交流探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相互启迪。
再次是“Online”,在线学习,如何维持热情和效果?在互联网上学习毕竟和在教室里学习不一样,慕课全靠学习者的兴趣和自觉。为了激发数千名在线学习者,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睁开眼就登录学堂在线,看看课程讨论区里面大家提出的问题,给出及时的答复;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在线回答问题,或者提出新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与学习。说实话,开一堂慕课,我在其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三到五倍于日常的课堂教学。
而这门课的技术团队、助教团队也都和我一起经历了淬火般的三个月。因为是第一次做慕课,没有经验,我们技术团队的老师们都是边做边学,每次如何布景、如何录制、如何剪辑,他们都在和我一起尝试、探讨、加班加点;而我那群可爱的研究生们,都变成了课程助教,帮忙整理字幕,校对勘误;甚至好多学生变身“群众演员”,亲自出镜,跟我一起演绎慕课的点点滴滴。这些勤奋和诚恳的人们,这些快乐的时光,都变成我生命中重要的财富,令我可以经常回忆、品味,心生感激和怀念。
学堂在线:今年1月,您的《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这门慕课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请介绍下在这门课的运营中您都做了哪些工作吗?
梅丽霞:能够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是非常荣幸的,当然也很开心。在这门课的运营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课程视频、课后习题、课外阅读、在线讨论、同侪互评等环节,我们还花了很多心思来设计和管理,使它别具一格。
比如说,我们的“课程回应视频”,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新吧。《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慕课首次在学堂在线开放后,很多在线学习者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例如“美国好莱坞为什么在洛杉矶?”、“市场区位论中六边形原则的原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在我设计慕课的时候并没有讲到答案,但是课程上线后问的人非常多,我们课程团队就想到一个办法:在下一周课程上线的时候,专门录制一段“课程回应”的视频,由我出镜回答课程讨论区里热度和集中度比较高的问题。这个创意环节,后来也被王帅国老师和于歆杰老师们主讲的《e时代的大佬师》特别点赞,成为我们的得意之作。
此外,我还趁出差到北京的机会,参加过一次小规模的慕课线下聚会,跟在京的几位在线学习者深度交流慕课学习的体会。他们有的刚下班,倒了两个小时地铁过来看我;有的就在附近上班或者上学,感谢我的课程帮他们开阔了视野。而我也很感谢他们,陪我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线下时光。
所以我想,做一门慕课,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拍电影,教师既要做编剧、导演,也要做演员,但是实际上,教师要为之付出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知识、创意或者任何技巧,而是百分百的真心,是对待每一个在线学习者都如同教室里面渴望求知的眼睛一样诚恳的真心。
学堂在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您认为慕课这种形式有哪些优势?
梅丽霞:相比于传统的教课模式,慕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慕课的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多元,可以采用教师出镜或者不出镜头的授课视频、动画、音乐、图表、文字、习题等多种教学元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一“教学”模式的要素局限,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其次,慕课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单元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内容具有系统化、精细化、碎片化的特点。还可以插入很多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使上课像看美剧大片一样,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享受的过程,便于学习者做好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第三,慕课教学更突出互动性。大多数慕课平台都能提供在线提问与答疑的互动社区,借助于新媒体如QQ群、微信群等,能及时反馈学习者的困惑与感受,使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反馈、辅导、答疑和交流机制实现无缝对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慕课把课堂搬到了互联网上,使教和学的互动交流过程更加频繁、及时、有效,比传统的教室面对面教学具有更为强大的教学质量保障效果。
学堂在线:您认为慕课以后会有哪些演进?会在未来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梅丽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7年,我到清华大学参加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峰会的时候,了解到慕课不仅帮助了很多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精准扶贫”(例如青海大学的本科生可以直接在线学习清华大学的优质慕课课程,弥补了当地师资力量不足的缺憾),而且还帮助很多山里的孩子走出乡村走向世界(例如福建宁德柘荣县英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通过慕课了解外面的世界),可谓善莫大焉。
慕课以后在技术方面会如何演进,我无法预测,但是至少目前,我认为雨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慕课教学软件。即便不是慕课,日常在教室里的课堂教学,我也离不开雨课堂了。不久前,我去温州市委党校讲课,给学员们演示了雨课堂的强大教学功能,使他们终于不用把手机挂在墙上的“手机袋”里,而是拿着手机跟我一起学习和讨论,投票和投屏,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整体来说,我认为,慕课会在未来的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一,“好课”会越来越多。在教育部建设1000门国家精品慕课的政策引领下,全国各大高校都纷纷行动起来,更多的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会涌进慕课平台,所以未来学习者要学习如何选择“好课”;第二,“优课”会越来越广。互联网+教育将会覆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过程,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望被分享和传播,令更多学习者受益;第三,“争课”越来越频繁。课程多了,学习者如何选择?每一个平台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吸引学习者、留住学习者,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者的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