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628
日前,有网友爆料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书第24课《打碗碗花》将原文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然而搜索这篇课文的原文却发现全篇都是“外婆”。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内容称“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2018年06月21日 看看新闻)
“外婆”到底是不是方言,上海市教委和一些专家学者都引经据典进行了论述。其实,“外婆”到底是不是方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并非是对立的。“方言”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如果说过去“外婆”只通行于南方,而如今已是南北皆知。北方人虽然不称呼妈妈的妈妈为“外婆”,但对“外婆”的含义却是一清二楚的。可以说,“外婆”既是方言也是普通话。
普通话也是不断发展的。普通话原本就是从北方语系发展而来。“姥姥”本身就是从满语longlongseme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言甚至外语都融入到普通话里面。如广东方言“老公”早已南北通用。再如吉普车,就是从英文中音译过来的。为何要单单把“外婆”拒之门外呢?
普通话也不能想咋说咋说。推广普通话没错,但是让古人说今话,外婆变姥姥,那是会闹笑话的。试问,“澎湖湾”到底是谁的?摇啊摇,何时才摇到“姥姥桥”?如是,又让“狼外婆”情何以堪?
外婆变姥姥,大灰狼还能骗小红帽吗?推广普通话不是照本宣科、死板教条。
(转载自朱门酒肉香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