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302
中国确立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近日在中国清洁能源“十二五”总结与“十三五”展望专题活动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提高能源领域低碳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争议弃风弃光
“十二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各类清洁能源装机在总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重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我国清洁能源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吴云表示,这里面有规划的问题,有政策的问题,也有弃风弃光的问题。
“眼下我国西北、华北等新能源富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平均弃光率已高达30%。”对此吴云表示,只有技术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包括储能技术的突破和电网技术的突破。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对于上述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主要在于缺少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和有效的惩罚措施,原因不在于技术瓶颈,而是电力市场新旧主体之间的优先排序,归根结底是机制安排问题。
对于如何破解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巡视员孙耀唯表示,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9号文件重在机制创新。“十三五”期间,电改试点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将对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挑战电网配套与消纳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对能源革命的倡导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十三五”时期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国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革命发力提速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变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未来五年,中国三峡集团将以长江上游推进水电开发为重点,优化发展新能源业务,到2020年实现可控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杨昆看来,我国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形成了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发展目标,配套政策也逐步完善;能源行业企业高度认可,自觉发展清洁能源;我国清洁能源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电力建设水平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保障。
杨昆同时表示,我国清洁能源在发展中也面临挑战,首先是受宏观经济影响,电力需求增速下降。其次是局部区域电网相对薄弱,消纳能力有限,清洁能源的电网配套、消纳都是下一步工作重点。此外,市场化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各方积极性有待调动;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套政策应逐步完善。
对于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如何更好把握市场机遇,杨昆给出了三点建议:要熟悉当地清洁能源投资政策,了解当地宗教、风俗等,可以考虑在当地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要了解国外相关标准,做到中外标准对接,这方面中电联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内企业间的沟通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可以采取股份制、总承包等措施,抱团出海,降低单个企业的风险。
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
在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看来,化石能源发展到今天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
他认为,要实现我国政府多次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的装机就必须超过4亿千瓦。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还需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搭建物理平台。
张正陵表示,清洁能源最高效、最便捷的利用方式就是就地转化为电力输给用户,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他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到2020年建设完成西部电网和东部电网,将这两大地区不同资源和类型的电网进行布点,实现风光互补、水火互济。
王晓林强调,为实现我国确立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核电建设,2020年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00万千瓦;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稳步建设西部风电太阳能基地,大力发展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左右,风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光伏装机超过1亿千瓦;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快速通道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市场,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优化电力系统,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利用。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