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20:31:12 sunmedia 1569
“内圆的尺寸总算合格了,终于可以开足马力追赶前期耽误的生产任务了。”公司技能骨干、六分厂062车间热处理班质量员刘舟拿着手中的产品,高兴地说道。
前期受壳体内圆变形超差的影响,六分厂组织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技术、技能、管理人员的“三方协作”,及时攻克了瓶颈,确保了热处理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6月16日,自接到两批科研转定型产品的热处理生产任务以来,062车间热处理班便开始了“三班倒”的24小时作业,达到了人休机不休的生产状态。在班长李益坚的带领下,全班全速前进完成生产进度,势必要高效拿下此次生产试制任务。
可是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正在上白班的李益坚,遇到了令人头痛的难题。该产品燃烧室壳体在完成热处理加工后,检查时发现了内圆变形超差的问题。李益坚深知该批科研转定型产品的重要性,假如不能及时解决瓶颈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该型产品的整体生产计划。他立即向车间汇报了具体情况。
分厂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成员主要以技术室主任黄前刚、062车间主任刘赞辉、公司技能骨干刘舟等人组成。才上完夜班的刘舟,又匆匆赶到现场,作为班里的“质量担当”,他毅然冲在了试制攻关的一线。
人员到齐后,攻关小组开始对设备、工艺、环境等因素进行检查分析。刘赞辉对高压气淬炉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以往过程记录进行检查;黄前刚对设备计算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检查;刘舟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了检查,但是均未发现异常状态。这时刘赞辉拿起了一件待加工品进行查看。万万没想到,检查内圆时居然发现了轻微变形的情况。通过调研了解,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原来是上一道加工工序,难以控制内部尺寸,只能依靠本道热处理工序进行校形。
当前如何将产品内圆校形到位,成为了此次攻关的关键所在。黄前刚分析可能是产品和内圆校形工装接触不到位,导致产品内圆尺寸不达标。他根据产品内部结构,提出了调整工装接触位置的攻关方案。但方案实施后,产品口部的尺寸合格,内圆深处却依然存在变形。
第一次攻关不行,就来第二次。刘舟想到是不是因为工装的螺杆与螺母摩擦力过大,导致在利用工具旋紧螺母时,增大了内圆校形的阻力,使得内圆不能完全校形到位。刘舟提出了在螺杆处涂抹润滑油的方案,得到了攻关小组的一致认可。方案实施过后,产品在热处理前内圆尺寸确实校形到位。
然而,正当大家高兴的时间,却发现热处理后的产品居然又回弹变形了。
这让产品攻关陷入了僵局。刘舟细心回想整个过程,他认为产品出炉才变形,可能是待加工产品在校形尺寸时,存在细微的尺寸差额导致的。热处理过后,产品的差额被放大,造成了内圆变形。于是他建议从内圆校形时间入手,从原先的30秒钟,调整到1分钟,确保内圆尺寸没有差额。
如此执行后,产品出炉后再进行检测,果然,内圆变形超差的问题不再出现了。刘舟“马不停蹄”的召集班组成员进行现场教学示范操作,为如期完成热处理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