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09:51:14 sunmedia 1294
“AI产业化”塑造了像浪潮这样的AI算力巨头,但在“产业AI化”的大潮中,任何厂商却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而打天下,需要聚合伙伴以及生态的能量。那么,在“产业AI化”的图景中,浪潮如何来勾画智慧生态的蓝图?
9月22日下午,于北京举办的2020中国数字生态大会“数字生态商学院”环节,浪潮信息渠道推进部总经理毛柏林,作为B.P数字商学院导师发表了题为“产业AI化变革中的生态新机遇”的主题演讲,让人们了解了浪潮推进“产业AI化”落地进程中的探索、思考与实践。
疫情加速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遍地开花”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极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也为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巨大挑战。但不可否认,其也大大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毛柏林在大会演讲中说道:“比如今天人们普遍感受到的云经济‘主播带货’,小到售卖口红,大可到一架飞机;在过去的半年中,人们听说最多的一个词叫‘云生活’——在网上娱乐、健身、购物等,尤其对于爱逛街的女士来说,足不出户便能享受这样的便捷的服务。”
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在如今已屡见不鲜,比如云课堂中,我们的合作伙伴通过AI算力实现毫秒级识别批改语音作业,再如疫情防控中的手机健康宝。
毛柏林表示,这些都是人们如今所看得见的智慧服务,也是发生在现实中的活生生的实例。据不完全统计,仅疫情爆发的前十五天,各种场景市场算力增长是五年同期的六倍。而支撑上述智慧服务场景的则是背后海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近年来,浪潮一直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推进产业AI化的落地。上述智慧场景中有不少正是浪潮联合客户及合作伙伴而打造的成功实践。
推进“产业AI化”落地,浪潮的思与行
毫无疑问,“AI产业化”塑造了像浪潮这样的AI算力巨头,但是,在“产业AI化”的大潮中,任何厂商都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而打天下,需要聚合伙伴以及生态体系的能量。那么,在产业AI化的图景中,浪潮如何思与行?
浪潮对“产业AI化”及“生态建设”的思考及探索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的供需模式的转变。
应该说,浪潮的智能制造模式经受住疫情的考验。疫情期间,客户协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例如浪潮与BAT等互联网头部客户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面向具体业务,打通需求、研发、生产、交付等环节,从而做到按需设计、按需生产和快速敏捷交付。浪潮将这种联合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定义为JDM模式。
在JDM模式下,通过与客户、伙伴的紧耦合,浪潮参与业务场景设计,因此交付的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或方案。浪潮的角色定位也实现了从“供应算力”向“产业AI化融合赋能”即“协同创新”模式的转变。
第二,开放和开源是协作创新的基础。
从AI产业化进入到产业AI化,客户面临的产业挑战和困难完全不同。产业AI化在落地时面临着大量的商业或工业场景化难题,AI和应用融合难度也要复杂得多。
在新的智慧生态中,如何把合作伙伴融合在一起一直是浪潮所思考的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客户、集成商和AI伙伴能够集各家所长并实现共赢。智慧生态不同于传统生态以厂商为主导的模式,智慧生态的大趋势就是开源、开放。合作伙伴需要构建一个不被绑定的架构,并通过开源生态打破技术壁垒,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加便捷的协同创新,和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第三,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平台。
一个真正实现落地的平台才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在浪潮看来,发展人工智能,AI算力先行,而产业和AI的融合是关键。因此,浪潮在2019年初发布了元脑生态计划,初心就是通过领先算力平台,聚合以AI算法为核心的左手伙伴,和以服务交付为核心的右手伙伴,共同加速产业AI化落地,真正实现生态的共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浪潮携手合作伙伴已积累了50多种场景化落地方案,并从中发现巨大商机。
毛柏林最后强调,在整个“产业AI化”变革进程中,“智能制造+协同创新”模式支撑着供需模式的变革;而开源开放则是生态合作共赢的基础。在这方面,“元脑生态”作为浪潮在“产业AI化”背景下打造的生态共赢平台,也将支撑浪潮与生态伙伴共同拥抱未来新机遇,期待更多合作伙伴与浪潮一起,携手共创智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