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411台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

2022-05-09 20:14:04 sunmedia 881


“随着‘华龙一号’国内外首批工程4台机组的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俄、法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

当地时间4月18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海外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华龙一号”福建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2、3号机组均已全面建成投产。面向未来,我国以自主成熟的“华龙一号”为主,加快推进三代核电的批量化、规模化建设,提高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核心装备均实现国产化

在设备研制方面,“华龙一号”共有设备7万余台套,涉及5300余家配套供货厂商,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先进堆芯测量系统、非能动系统设备等411台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化、国产化,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国内首堆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8%。

“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是我国首次整套出口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机组,是服务‘一带一路’、打造国家核电名片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我国自主‘华龙一号’堆型,常规岛TG包设备由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提供,国产化率接近100%,其中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技术、1710毫米长叶片技术、国产控制系统等诸多技术和设备都是首次应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核电部部长徐龙晴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介绍说。

据了解,“华龙一号”参研参建单位众多,53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承担了7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供货任务。通过“华龙一号”设备研制供货,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设备制造产业升级,形成了每年8~10台套以上的核电设备制造供货能力,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中,上海电气提供‘核岛堆内构件+常规岛+其他关键设备’,成为国内首家全套百万等级核电走出去的企业。”徐龙晴表示,“华龙一号”首次采用上海电气首台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首次采用国产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

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全面提升

经过近5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掌握了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检验和试验技术,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主要体现在: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工程试验、研发基地;建成了一批材料研究基地;建成了以哈电集团、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为代表的核岛、常规岛关键设备制造基地;建成了一批装备精良的主管道/钢制安全壳(CV)、主泵/阀门和重型起重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国内核电设备制造质保体系;建立和形成了三代核电物项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东方电气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提供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核岛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是该项目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在核岛设备方面,东方电气先后攻克了蒸汽发生器管板深孔加工、管板自动热丝大面积镍基堆焊等数十项关键制造和检测技术难点。在常规岛设备方面,汽轮机转子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焊接技术,低压末级长叶片和末级空心导叶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目前世界上最长的1828毫米叶片方案。

江苏海龙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成功国产化核级封堵材料、乏燃料后处理用全致密中子吸收板材、核级电缆密封组件并大规模应用的企业,核级防护产品先后应用于中核“华龙一号”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项目、中广核“华龙一号”防城港3、4号机组,实现了核级防护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推动关键核级防护材料标准化,同时显著降低工程应用造价。

“华龙一号”促进了核电相关产业链技术自主化,通过关键原材料、设备的自主研发,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三代核电一系列技术规范,整体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能力全面梳理发现,还存在一些关键原材料或者部件目前国内无法生产,或者没有能完全满足性能要求的产品。未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走自立自强发展道路,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着手解决“卡脖子”问题,补齐短板。

来源:中国核电网

商媒在线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