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067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5日电 题:“产业+金融”让贫困户成“上班族”
新华社记者王建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德润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工厂化制菌车间,张玉敏驾驶着一辆叉车,正在搬运装满菌包的托架。受了半辈子穷的张玉敏没想到,“产业+金融”进村,让她成了“上班族”,一年工资近4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拜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张玉敏是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村民,家里老人常年有病,2015年成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有企业家投资建设拜泉县德润黑木耳全产业链项目,成立了德润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发展食用菌扶贫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资金困难。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刘明远介绍,项目前期投资1.6亿元,由于出售的菌包很大一部分年底才回款,去年周转资金出现困难。
“今年初,邮储银行拜泉县支行给我们发放了一笔15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刘明远说,这笔产业扶贫贷款帮助合作社渡过难关,推动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今年合作社卖了1280万袋菌包,预计明年将达2000万袋。
张玉敏在德润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已工作两年多,是第一批签订用工合同的贫困户。她每天上午八点到合作社,下午五点回家,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家里的20多亩地出租了,“现在专心上班”。
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是生产菌包时间,张玉敏在车间开叉车搬运菌包。5月至9月,她在黑木耳栽培基地,负责挂菌袋、摘木耳、晾晒木耳。
过去每到冬天,自治村村民翟士刚就开始“猫冬”,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10多亩地。翟士刚的妻子因患有脑血栓、心 脏病,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听说村里建了菌包生产车间,翟士刚就来德润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应聘。如今,他每天早早来到车间,换上工作服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每月的工资3200元左右。他说,过去冬天是“猫冬”,现在变成“忙冬”了,一刻也不舍得闲着。
刘明远说,在金融贷款的支持下,合作社三期项目基本完成,项目全部投产后,一年可生产食用菌菌包5000万袋,加工黑木耳100万公斤。目前,菌包厂生产期达8个月,用工160人左右。黑木耳大棚基地用工期4个月,用工280人左右。全年带动了54户贫困户就业,人均收入3.5万元左右。
在“产业+金融”带动下,齐齐哈尔市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像张玉敏、翟士刚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记者从中国邮储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了解到,截至2018年10月末,通过省、市、县三级机构的共同努力,该分行成功发放产业扶贫贷款8650万元,有效带动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