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740
“中国制造2025”成为今年两会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中国制造2025”正当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表示,我国原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失去优势,不仅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中高端制造企业也有向发达国家投资的迹象,处理不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因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谓正当其时,可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制造业空心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舞人心,但不要一公布发展重点领域时又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政府应解决好政策环境和实施强国战略的具体方式,加强引导。应借鉴马云的云平台形态,建立行业垂直云平台,使制造业由单一企业向平台经济体过渡,实现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并实现技术研究产业化,高效组织科研资源,有效降低成本,解决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真正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一条新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则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对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工厂要提高工艺水准,加强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各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由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工厂负责设备设计和工程;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加快中国装备联合“走出去”
“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要走联盟、联合、联动之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在经济界委员小组讨论时表示。
贺同新表示,为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我国提出了全局谋划、战略部署的目标,但操作层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具体扶持措施,包括增加政策性贷款规模,增加配套信用保险规模以确保应保尽保。在贺同新看来,中国装备“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促进和拉动内需以及推动双边经贸关系。
据透露,目前中国高铁走出去联盟已经成立,核电联盟正在酝酿之中,其目的就是避免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等同于各个企业竞争力之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为各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贺同新说。
贺同新同时建议,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必须在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举例来说,目前我国机床工业大而不强,主要受到数控系统这一共性技术的制约,而国防工业现代化,机床工业是基础。
在贺同新看来,我国在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突破,仅靠一家企业是不够的,需要制定国家战略,实现各部门联动;需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实现突破,进而牵引中国制造实现从大到强。
实现公务船关键设备国产化
“当前公务执法船导航助航设备国产化率低,80%~90%为日本制造,不利于国家海防信息安全和国内产业发展,令人担忧,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国产设备研发和制造的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在两会上建议,提升公务船通信导航等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保障国家海防信息安全。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3629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510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4972万载重吨,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39.94%、46.49%、47.25%,均居世界第一。船舶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然而中国船舶设备国产化率不超过50%,相比日本超过95%、韩国超过90%的国产化配套率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建造的远洋商船使用的通信导航产品,日系产品占有率超过90%,本国产品占有率不超过5%。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加大了政府公务船的建造力度,但是,政府公务船中,通信导航国产化率也不超过20%,主要还是日本及欧洲的产品。
作为船舶中枢系统的通信导航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将对我国航运及海洋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同时,也使得船舶建造成本提高,影响船舶工业产业链的完整性。
为此,宋家慧建议,结合《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要求,借鉴我国高铁发展模式,从国家层面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国有造船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建议国家出台专项低息并购贷款、贷款贴息、并购资金扶植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
本文由上海家耐磁力泵厂(https://www.shcilibeng.com)转载发布,本厂专业生产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等。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