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882
中国粮食总产量出现三年内的第二次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的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下降了0.6%为65789万吨(13158 亿斤),不过官方仍认为全年粮食产量减幅不大,仍属于丰收年景。
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度我国粮食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74亿斤),下降0.6%。其中谷物产量61019万吨(12204亿斤),比2017年减少502万吨(100亿斤),下降0.8%。
黑龙江、河南和安徽三省成为今年粮食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其中黑龙江一个省的粮食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1%左右。
国家统计局认为,尽管全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
对于粮食总产量为何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分析说,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减产是由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初步统计,今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7.56亿亩,比上年减少1428万亩,下降0.8%。因播种面积减少,粮食减产107亿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7037千公顷(175555万亩),比2017年减少了952千公顷(1428万亩),下降0.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685千公顷(149528万亩),比2017年减少1079千公顷(1619万亩),下降1.1%。
具体到各省份的情况,今年湖南、江西两省主动调减单产较低、品质较差的早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796万亩,同时增加单产较高、品质较优的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348万亩;黑龙江主动压缩冷凉区域水稻种植面积249万亩。贵州、河北两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主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65万亩。内蒙古、吉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采取加大政策补贴等措施扶持大豆生产,五省(区)共增加大豆面积402万亩。
虽然总产量出现了下降,但是这一数据仍符合农村农业部对于今年粮食总产量的预期。2018年9月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曾预估,今年粮食总产量将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数据显示,近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一直处于小幅波动的状态。
过去15年间,我国的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03年到2015年这十二年间,我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增长,实现了粮食产量史上难得一见的“十二连增”的现象。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年产62143.5万吨(12428.7亿斤)。
但是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了0.8%,此后在2017年粮食总产量又小幅爬升,升至61791万吨(12358亿斤)。
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增长的局面被打破,这是为何?农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年两会期间解释称,这是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整的结果。
他表示,连续十二年的粮食总产量增产,其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玉米,尤其是于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植玉米的动力,使得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大增,并于2012年取代稻谷跃居第一大主粮作物地位。2016年,粮食总产量出现首次回落,由于是在高位上的调整,当年粮食产量仍为历史次高。
他还表示,在今后,粮食产量根据当期的供求关系适当进行增减,是正常的,这也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虽然总产量出现了下降,但是2018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出现了小幅提升。其中,201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621公斤/公顷(375公斤/亩),比2017年增加14公斤/公顷(0.9公斤/亩),增长0.2%。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表示,粮食单产提高得益于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一是农业气候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尽管今年夏粮因灾致使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5.3公斤,但整体看,全国没有出现大范围灾情,气候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
其次是抗灾救灾措施得力。春末夏初,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涝。有关部门和各地方采取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措施,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侯锐同时表示,虽然中国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粮食尤其是谷物库存较为充裕,种植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中国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稳固,还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供给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