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就“中国硅谷”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519


近年来,深圳先后引进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图为康体生命公司专家在做研究。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人才加快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渐增强。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点燃发展新引擎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便出台《19902000年深圳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批前瞻性政策、法规及规划。进入新世纪后,深圳出台《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政策,特别是2006年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并在随后相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党的十八大后,深圳又出台《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通过对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的不断优化,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激发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实现了制度、政策创新与科技创新全面推进。

(二)搭建科技创新交流、交易和融资平台,助推科技创新发展

截至2017年底,深圳通过“创客专项计划”累计培育了75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81家创业孵化载体。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国际创客周” “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等活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平台,特别是199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展会通过“官产学研资介”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此外,深圳组织实施“科技金融计划”“股权投资置换”“科技创新券制度”等项目,通过实施“科技金融计划”,引导和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股权投资置换”,对急需资金扶持的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予以直接支持;在全国首创“科技创新券”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普惠性支持和事后资助。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圳基本建立了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到规模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增强了全市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

加快研发投入和人才集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球前列

(一)科技资金投入快速增长,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和全球前列

R&D投入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工业研发投入居首位。2017年,深圳R&D投入976.94亿元,占广东省的41.7%、全国的5.5%,分别比2012年提高2.2和0.8个百分点,在全国大中城市排第三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开发)投入841.10亿元,占广东省的45.1%、全国的7.0%,分别比2012年提高2.2和0.6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见图1)

R&D投入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17年,深圳研发R&D投入976.94亿元,是2012年的2倍,五年年均增长14.9%,远超同期GDP增速。其中,企业R&D投入939.74亿元,是2012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科研院所R&D投入15.92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4%;高等院校R&D投入18.47亿元,是2012年的10.5倍,年均增长60.1%。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351.83亿元,是2012年的4.4倍,年均增长34.7%,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

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和全球前列。2017年,深圳R&D投入强度(R&D投入占当年GDP的比重,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两个最重要指标)为4.35%,比2012年提高0.6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14个百分点,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三位,远超R&D投入强度2.50%以上的国际创新型国家标准,超过以色列的4.25%、韩国的4.24%、瑞士的3.37%、日本的3.14%、美国的2.74%等世界公认的创新领导型国家水平。(上述国家数据为2016年数据)(见图2)

(二)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1+6”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等政策措施,为人才在深圳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大力度的支持和扶持。强有力的人才政策和环境支撑使得深圳各类人才快速增长,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培育和引进院士19人,“孔雀计划”人才2954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44个,海外留学人员近10万人。2017年,全市R&D人员28.1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9.0%,年均增长5.2%,其中企业R&D人员26.67万人,比2012年增加7.05万人,增长35.9%,年均增长6.3%。

(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创新载体与研发机构跨越式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国家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和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等诺贝尔奖实验室相继落户,深圳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截至2017年底,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1688家,比2012年增加928家,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3%。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103家,省级创新载体253家。

研发机构是重大科技成果研究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4296个,比2012年增加3688个,增长7.1倍,年均增长47.9%;机构人员35.65万人,比2012年增加19.88万人,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7%;机构经费支出1398.34亿元,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长28.1%;机构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657.94亿元,是2012年的9.2倍,年均增长55.8%。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跨越式增长,夯实了企业乃至全市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源头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不断加大,占全社会R&D投入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基础R&D投入30.63亿元,是2012年的13.1倍,年均增长67.3%,占全社会R&D投入的3.1%,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应用R&D投入107.47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占全社会R&D投入的11.0%,比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随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大批处于创新塔尖的研发团队汇聚深圳,深圳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系列世界级创新成果从深圳走向全球。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并测量到了它的振荡几率,这是中国本土首次测量到的基本物理学参数,是目前为止中国对基础物理学的最大贡献,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2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创世纪公司和冯树英团队F型杂交小麦技术突破世界难题,每亩可增产15%,成为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最大的科技创新之一;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吕坚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创的超钠镁合金材料,其强度较现有超强镁合金晶体材料高10倍,变形能力较镁基金属玻璃高2倍,在消费电子、航空及假肢材料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光启理工的专利申请总量占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八成,并领衔起草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中国国家标准;光峰光电成功研发出激光荧光显示技术,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掌握核心显示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开启激光显示技术新篇章;柔宇科技创新性的研发出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卷曲半径可以小到1毫米,其柔性屏能通过外力拉伸做到大小随意切换而不影响显示清晰度,技术领跑世界;华为在全球率先发力研究5G通信技术。这些在世界前沿科学和技术领域上的不断突破,标志着深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源头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大幅提升。

(二)知识产权量质双提升,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是以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各类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2017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177103件,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258件,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2%。国内专利授权94250件,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926件,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7.7%。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106917件,是2012年的2.0倍,年均增长15.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0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比2012年增加40件,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457件,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6%,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1%,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84652件,是2012年的6.8倍,年均增长46.9%,占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总量的11.4%,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三)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占比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占比明显提高。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27544项,是2012年的2倍,年均增长14.4%;新产品开发费用1340.29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4%;新产品产值12801.79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新产品销售收入12138.71亿元,是2012年的2.0倍,年均增长14.4%。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9.9%,比201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9.4%,比2012年提高9.8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加快成长,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创新助力跨越式发展,世界级企业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众多的研发平台、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强大的生产能力、丰富的技术人才与高效的物流体系,深圳逐步形成了“设计—研发—孵化—生产—运营”创新生态链条,这一链条赋予了深圳科技创新强大生命力。坚持创新,不断研发,拥有行业领先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核心因素,也已成为深圳企业的共识和显著特点。深圳的科技创新孕育出众多的世界级企业,如华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商,腾讯已由“小企鹅”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光启理工已发展成一个创新机构分布在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涉及航空航天、新型空间服务等领域的全球创新共同体,迈瑞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华大基因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研究机构,一电航空是全球领先的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制造商,等等。

(二)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猛,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30家,比2012年增加8363家,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4%。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深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也逐步增强,如2003年跨界进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目前已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新能源电池和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创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厂商,其生产的无人机已经占据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七成份额,等等。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长,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378.78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6%,实现增加值7359.69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2%,占GDP比重为32.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深圳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推动着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科技,是全球柔性显示、柔性传感、VR显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领航者;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是一家专注研发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3年的奥比中光,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家、亚洲第一家可以量产全自主知识产权消费级3D传感器的企业,其研发的3D传感器水平已具备同国外巨头抗衡的实力等等,正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183.55亿元,占GDP的40.9%,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深圳市统计局 供稿)

(新华网)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