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655
艺高胆大的“防爆卫士”
——记海南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检验员李志军
26年如一日坚守同一个平凡岗位,从不厌烦;26年如一日付出一段不变的为民真情,从不虚假;26年如一日铸就一个党员的热血忠诚,从不懈怠。
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检验员李志军的工作写照。近日,作为海南省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李志军赴北京参加颁奖大会。李志军说:“我是个普通的技工,再干5年我就退休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平凡的安全阀校验,我终生不后悔。我是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服务群众,我一生不虚度。”
1984年3月入党的李志军,以朴实的话语,抒发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海南省质监系统各级党组织将开展向李志军学习活动,“李志军不计得失,勇挑重担,默默奉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海南省质监局局长林盛梁说。
“最危险的事我来干”
1991年,30岁的李志军从东岭农场派出所调到刚组建不久的海南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从此,他始终坚守在“高风险、高强度、高污染”的安全阀校验岗位,担当艺高胆大的“防爆卫士”,甘做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安全阀校验站的高压安全阀校验潜伏着危机,密封件一旦拧不紧,泄露的气体压力高达200公斤,是手枪射出子弹压力的20倍。26年来,每年2000多台高压安全阀的校验,他都是独自一人承担。“我是党员,最危险的事我来干,不能让群众承担生命危险。”
2007年7月13日,李志军正在校验五六米长的液相管,当压力升到1.7MPa时,管里的密封钢球突然被高压气体压飞。尽管他站在7米远处,但液相管的钢接头还是重重地砸在他右脚踝上,导致粉碎性骨折。妻子林芳担心地说:“这么危险的工作,要不你别干了!”他说:“越是危险的工作,越要党员来干,我就一辈子干这危险的工作。”
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气爆声中,李志军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职业病。2013年6月的一天,他突然胸痛不已,后经医生诊断为心肌梗塞。医生反复叮嘱:“病情是由于体力消耗过大、精神压力太大引起的,你必须静养。”然而,想到无人校验的高压安全阀堆满车间,仅住院静养4天,他就又开始上班了。
在李志军出院13天时,福山油田请求紧急校验191台安全阀,因涉及海口等地数百万市民用气,且停机一天将损失200多万元,要求现场校验,避免因停机导致供气中断。李志军主动请缨,仅4天就校验好所有安全阀。
技术革新为企业节约成本
从2004年开始,李志军为中海石油管道输气公司的气站校验安全阀。他看到这家公司每年都要请安装公司人员挖起管线,拆卸先导式安全阀,有时需七八个人花一两天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安全阀校验,而安全阀的高压垫片拆卸一次就报废,浪费很大。
2007年,他设计出简便的高压管线和接头,用于先导式安全阀和移动校验设备之间的安全连接,不挖起管线、不拆卸先导式安全阀,只要2个人花5分钟时间。中海石油管道输气公司的安全员李向对他赞不绝口:“这项技术革新解决了我们的‘老大难’。”
2013年12月,洋浦两个16万立方米天然气储罐上的16台大型安全阀急需校验。设备从日本进口,日本专家说不能拆卸,必须在储罐上校验。李志军坚持拆下来才能校验,否则这个投资6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就无法如期投产。负责安装的中国五环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急了:“要多少钱?你尽管开口。”李志军回答干脆:“不是钱的问题。我是党员,必须按规定办事,确保重点工程安全。”
李志军爬上60多米高的储罐,仔细琢磨日本安全阀不能拆卸校验的缘故。他终于发现,日本安全阀必须校验回座压力,拆卸后就无法校验回座压力。但海南甚至全国都没有校验安全阀回座压力的设备,只有日本才有。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出设备,李志军等人现场监督校验。连续4天4夜,他和同事两人轮班监督校验。半夜里他心脏病复发,他吃药后仍坚持监督校验,为重点项目如期投产赢得时间。
难顾“小家”一心顾“大家”
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外出差,李志军往往是一叫就走。妻子林芳有时抱怨:“这个家跟你没什么关系吗?”其实他骨子里爱家,但海南省每年需要校验的安全阀多达1.2万台,检验员仅3人,他要做的工作太多。
2008年6月7日,李志军到福山油气田校验安全阀,现场有可燃气体,手机必须放在保安亭,不准带入。到下午5点钟完成校验后,他开通手机,发现几十个未接电话。他回电话,才知78岁的父亲突然中风,急着转到海口的大医院救治。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父亲偏瘫了,一年后去世。对此,他一直愧疚万分,但他对母亲说:“我是父母亲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
2013年9月,妻子林芳患重病在省医院手术,他和妹妹24小时照顾。林芳术后不能进食,每睡两个小时就会被饿醒。在这节骨眼上,三亚一家企业的安全阀急需校验。他细心嘱咐妹妹照顾好林芳后,当天就急忙赶到三亚,采取应急措施校验,忙碌完后,当晚又赶回海口照顾妻子。他对妻子说:“顾好大家,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