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21:24:32 sunmedia 2093
8月29日上午,东北首家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在高新区开工建设。这是今年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破解制约高质量创新发展瓶颈,对标“又高又新”,坚持向存量宣战,向问题开刀,向挖潜要效益,切实盘活存量,全区上下共克时艰、真抓实干,全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一个标志性成果。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27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建设周期2年,计划5年内有3家以上参股企业挂牌上市。高新区重整行装再出发,着力园区产业升级,吸纳高端创新资源、一流创新人才,布局“高新产业4.0”。高新区按下“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加速键”,打造东北亚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为大连产业发展开启新的发展路径。
高精尖、新方向:重整行装再出发 产业升级聚焦前沿
“高”是衡量技术水平的标准,“新”是研判产业前景的依据。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开工建设基于高新区对前沿领域和自身发展的深刻认识。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科技创新是大连高新区的“唯一选择”、“唯一出路”和“唯一希望”。高新区坚持“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重整行装再出发”,聚焦科技发展最前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新材料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支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未来五年(2020年-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 15% 。
布局新材料产业领域是高新区重新审视现有产业结构提出的发展新思路。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建设高度契合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主责主业和职责使命任务,该创新中心是大华集团联手优客工场(大连)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新材料产业平台,同时,借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招商运营成功经验,以新材料创新为角色定位,紧密对接国内、国际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国内创新要素,聚焦5G新材料产业链,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
以“高”来定位,以“新”为方向,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开工建设是今年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一个缩影。
上半年,高新区举办了“海韵大连·智创高新”网络招商引资推介会,参加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云签约和“2020大连——上海(长三角)产业化招商促进周”活动,签约项目8个,达成可落地重点项目6个;马瑞利交付中心、乐之康非织造科技有限公司等13个行业领军企业落户;BAC中国新工厂及亚太研发中心奠基开工;加大“新基建”相关产业布局力度,谋划推进中信国安5G产业园、优讯光电子产业园等11个新基建项目落户发展;心医国际入选新基建国家级示范项目,东软集团入选国家物联网领域示范项目,华录集团成为辽宁唯一获批的年度国家引智示范基地;高新区获评首批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之一,位列第三名。
高站位、新模式:打造东北亚新材料新产业新技术创新基地
“高”是志在高远的战略眼光,“新”是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引入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是高新区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多层次创新创业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格局的大胆探索。
3.08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办公楼, 10.84万平方米的自主创新新材料产业园;3.5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中心……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将以这三大板块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新材料创新园区,凭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物理空间和优客工场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新材料创新配套服务链。
随着项目整体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还将引入深圳赛瑞集团的创新材料馆、辽宁省新材料产业大数据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联盟等平台,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将采取前向一体化(引进高校先进成果进行中试放大及转化)、横向一体化(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后向一体化(根据未来产业需求提前布局发展先进技术)等技术发展模式。
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将以产业孵化和产业集聚为基础,以股权投资为招商模式,通过5G新材料产业链条构建新材料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双创”产业园区,计划5年内达到孵化企业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家,20家瞪羚企业和5家独角兽企业,3家以上参股企业挂牌上市,储备10家以上的高成长性企业苗子,实现成套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布局,为区域5G创新产业发展提供自主知识产权配套解决方案,力争获批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完成纳税3亿元,辐射带动产值上千亿元规模,成为“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产业发展引领”的综合性5G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以“高”来谋划、以“新”求突破,高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特别是视察大连高新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新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分析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历史方位,用高端化、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在1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频频落子:着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核心区和生态宜居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目标,大力推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项目即将交付使用;全力盘活黄泥川区域“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厂房,规划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重大项目,投资规模50亿元;辽大铼金属产业园、优迅5G通讯光电子产业园等 6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动,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6亿元。
高品质、新思维:聚集高端创新资源 吸纳一流创新人才
“高”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新”是激活内生动力,培育和吸纳创新人才。当今世界经济大势已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这是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是衡量产业发展前景的标准之一。在开工奠基仪式上,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杭州海康威视数字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等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前期筹备过程中还通过深圳赛瑞集团新材料在线平台,与上百家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洽谈,现已与中车集团、中国联通、腾讯科技和沈阳新材料国家研究中心等1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创新重在引智。在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项目中,有一项计划颇受关注:创新中心建成后,成立相应配套产业基金,邀请海内外至少5名著名院士及10名业界高管为顾问的创新中心核心人才团队。
以“高”来引领,以“新”为目标。近年来,高新区确立了“产业立区、创新强区、人才为先、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重点培育“1+5”产业集群的产业方向,“1”是将已有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千亿元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做大做强;“5”是培育发展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文化创意和海洋科技五大产业集群。
高端创新资源汇聚给高新区带来显著变化。目前,高新区已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全区现有企业1632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427家;瞪羚企业24家(全市占比41%);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全市占比100%);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四板挂牌企业114家,上市后备企业30家。
同时,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总数达到132家;现有外资科技企业620家,总投资75.33亿美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根本。高新区连续20年举办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2010年起实施“海创工程”,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在高新区创办企业495家;“海创工程”入围项目183个,获得知识产权449项。今年上半年“2020网上海创周”已吸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位海外学子报名,举办线上路演活动25场,146个优质项目参加路演,3个项目获得投资机构意向投资。
高质量、新蓝图:高新区布局“高新产业4.0”新时代
“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新”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途径。在过去的29年中,高新区由3平方公里发展成为153平方公里,历经3次“扩容”,也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随着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开工,高新区在园区深化改革和产业升级方面跑出了“加速度”,布局“高新产业4.0”的新时代。
今年7月4日,全市召开深化园区改革动员大会。7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高新区正面临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开工建设为开端,今年下半年,高新区正陆续推出各项重要改革举措,同时,多个重点项目也纷至沓来:
近期即将出台实施《关于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必将进一步地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撬动作用;
全力推进已布局的10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易鑫集团AMC项目、融鑫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淘车集团上市总部等5个金融及上市项目,中信国安智慧交通和智慧通信、中控量天化工物联网平台、长城汽车研发中心等8个科技研发项目,以及泰数科技产业园等9个产业项目落户;
全年力争高企新增300家以上,总数超过1000家,做好上市企业培育,确保如是人力集团、东软教育集团年底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全力推动园区改革,将市委确定的改革方案和系列配套文件逐项逐条分解。统筹推进园区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绩效管理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实施“标准提升工程”“硬件提升工程”“服务提升工程”和“作风提升工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审批标准和大数据集成改革,努力打造东北一流的营商环境。
发展的蓝图令人鼓舞,改革的号角催人奋进,在坚持“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高新区将重塑体制、重塑产业、重塑功能、重塑品牌,为实现大连“两先区”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由3.08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办公楼、10.84万平方米的自主创新新材料产业园以及3.5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中心三大板块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新材料创新科技园区,凭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物理空间和优客工场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新材料创新配套服务链。
据悉,随着项目整体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还将引入深圳赛瑞集团的创新材料馆、辽宁省新材料产业大数据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联盟等平台,并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前向一体化(引进高校先进成果进行中试放大及转化)、横向一体化(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后向一体化(根据未来产业需求提前布局发展先进技术)等技术发展模式,力争获批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产业发展引领”的综合性5G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开工奠基仪式上,大华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杭州海康威视数字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等4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