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便面产量和需求量持续下降,仅仅是外卖盛行引起的?

2020-09-02 11:23:56 sunmedia 2131


不知道在座的小伙伴们有多久没吃过泡面了。对于长期手持饿了么和美团会员的人来说,好像泡面早就不是填饱肚子的首选项。最近的一次记忆则是在疫情期间,哪里都出不去,还得在线办公,就从楼下的天猫超市屯了整整两箱的泡面,就这么熬着硬生生把自己吃到吐……

康师傅最近的财报一片飘红:上半年的方便面业务净利润足足翻了近一倍,总收入达到了149.1亿元。在康师傅发布财报的第二天,股价立马上涨了12.39%,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

但无论怎么说,泡面对于五环君来说,似乎老早就失去了当年的魅力。记得当年还流行一个段子,因为红烧牛肉面的肉粒太小,康师傅这家公司被怀疑一年只杀一头牛泡面一度成为火车标配,无论外出旅游、熬夜加班、都是快速填饱肚子的最佳选择之一。

为了祭奠伴随着泡面香味而消逝的青春,五环君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国泡面史,泡面又是如何一步步淡出大家视野的,以及泡面的未来要怎么走?开始之前请求一键三连,五环君慢慢给你捋。

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采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年产量仅为200吨。而且当时的方便面属于小众消费品,价格也不够亲民。

90年代之后,外资方便面公司开始看好中国市场。当时新加波的“幸运”,印尼的“美厨”和“营多”,日本的“出前一丁”等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大陆。与此同时珠海“华丰”、山东“龙丰”、河北“华龙”、无锡“中萃”、陕西“熊毅武”,河南“南德”,广东“来利”和“锦丰”,福建“宏发”等国营、集体和民营方便面生产企业纷纷建厂。有记得这些品牌的,别忘了扣个1,让五环君看到大家。到1995年底,全国方便面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生产线2000多条。

这个时期,不得不提一康师傅和统一之间的“宫斗剧”。

据说当时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因为在大陆的火车上吃了一碗台湾生产的碗装泡面,吸引了全车人的目光。原来当时的大陆竟然没有碗装泡面。魏应州看准机会,第二年就在天津建厂生产碗装泡面。

1992年,康师傅决定将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推单品,开始大量出货。当时台湾泡面一哥——统一也在这一年来到了大陆,统一当时带来的是最符合台湾人口味的鲜虾面,但是大陆人显然是吃不惯,鲜虾面节节败退,康师傅却带领红烧牛肉面攻占全国。随后统一开始调研大陆市场,针对不同地区推出不同口味的方便面,再加上打折促销,康师傅和统一的差距开始逐渐变小。

2003年,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统一和康师傅说好了要一起涨价,谁知道康师傅眼看对手涨了价自己却按兵不动,给统一使了一波损招。统一心里苦,但也只能忍着。

一直到2008年,统一推出了一款老坛酸菜牛肉面。一开始康师傅根本没当回事,毕竟自己泡面老大的位置坐了这么久。反应慢也是难免的。一直到2010年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单品年销售额达到20亿,康师傅这才坐不住了,也推出了自己的酸菜口味的方便面。

统一找来汪涵做代言人,康师傅就请来了姚晨。统一说自己销量第一,康师傅就强调自己用的是地道的陈坛酸菜。统一还直接把广告语改成了【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模仿的再像也不是统一老坛!】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就是在公开挑衅!这还没完,统一和康师傅还上演了火腿肠大战,买自家泡面就送火腿肠,事后统计,两家公司共消耗掉40亿根火腿肠用于用户购买方便面的赠品。五环君这种资深老羊毛党,当时可是没少吃免费的火腿肠。

到了2012年,康师傅上演“排统大战”。向东北地区的销售点补贴至少500元/月的费用,要求是全面封杀统一方便面。同年9月,网上曝出康师傅具有日资背景,并号召大家一起抵制日货,而统一则被认为是放出消息的幕后黑手。

两家互掐了20多年,突然情况不对了!

从2016年-2019年,中国方便面的产量和需求量持续下降。其中2018年的跌幅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发生了什么?

五环君认为,泡面的衰落,主要跟以下的因素有关。

首先,长期以来,方便面一直被认为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2014年康师傅还被曝出原料中含有地沟油。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逐渐有钱的中国人开始对吃更加讲究。在快速解决吃饭问题的消费场景中,有太多的可选项,泡面的优势没有那么突出了。

从2014年至今,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全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7274亿元,截止2020年3月外卖用户规模也达到了3.98亿。在2014-2015年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点外卖甚至比泡面还便宜,大批的新用户尝到甜头,形成了外卖消费的习惯。

除此之外,其他速食产品的发展也挤占了泡面的发展空间。比如速冻水饺、自热米饭、自热水锅等产品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根据天猫2019年的数据,自热火锅消费群体中,18-29岁占67.36%,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白领阶层占比约50%。自热食品的消费主力主要是大学生、白领,年龄集中在18-29岁。万年不变的红烧牛肉面、酸菜牛肉面早就满足不了年轻人。而且疫情期间火爆的也不只是泡面生意,各种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速食也都迎来一波增长,

那么泡面行业还有救吗?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世界方便面销量达到1036亿份,中国市场占了403亿份,占全球方便面销量的38.9%,排名第一。但是人均泡面消费量连前三都排不进。可以说市场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

方便面品牌们也在完成自己的品牌升级。包括康师傅、统一在内近些年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类。根据尼尔森的数据,高端方便面的销量增速已经远远跑赢了整体。

在产品线上,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品牌都开始有了高中低的不同产品定位。比如,康师傅和统一各自都推出了一款售价20元/碗方便面。用料也是非常实在。

除此之外,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品类也成了传统泡面企业一个新的战场。今年上半年康师傅推出了首款自热米饭品牌“康品私房”,统一也推出了子品牌“开小灶”想要在自热米饭行业大展拳脚。双方的定价都在20块以上。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未来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泡面可能不再是廉价和不健康的代名词。如何把泡面做的更受年轻人喜欢,成了老牌的泡面企业未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泡面企业依然会存在,只是卖的可能不是泡面了,泡面也依然会存在,只是可能再也不是童年里大家吃的那种泡面了。

文章来源: 五环财经

商媒在线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