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6 23:29:49 sunmedia 2663
企行家
1979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
今天,这位老人站立在莲花山的山顶,脚步健硕,目光如炬。
脚下的深圳中心区流光溢彩,周末的灯光秀已经成为了深圳的网红打卡点。
拥有大智慧的这位老人,也许料到了这繁华景象,但未必料到进展如此神速。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2年11月22日《深圳特区报》头版,一篇题为《从南山到大鹏湾》登出,其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深圳的最佳代言词,直到近年被另一句取代:来了就是深圳人。
1984年, 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三天一层,被喻为深圳速度。新的深圳人,大多已经认不出这座代表着深圳的名校。
同年,一座名为孺子牛的雕塑在深圳市委大院落成。不要怂,埋头干。深圳,多了一种精神象征。
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创办,华为要在两年后才成立。彼时的深圳也没有想到,科技会有一天成为深圳的王牌名片。
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挂牌,时至今日,是中国最有活力的银行之一。
1988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立。北中关南赛格,见证了中国电子市场最火热的时代。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是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峻工,时为亚洲第一高楼。此后,第一高楼的名头几经转手,但在老深圳人的心中,它依然有着崇高地位。
不过十余年的时候,一座小渔村变身为一座现代化都市。
可就在迈入新千年,万物更新的时代。深圳,这位中国改革的排头兵却突然陷入了迷茫。
一个声音却在深圳不径而走:深圳,你被谁抛弃?
那一年高交会如期在深圳举行,但与会的深圳人心中多了一丝沉重。
坊间传言,通讯巨子华为中兴要将总部迁往上海。
同样在深圳发展起来的平安保险宣布在上海投资20亿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厦。
就连深圳的名片,纳税第一大户招商银行也传出要迁往上海。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行业巨子的动态似乎宣告着深圳黄金时代的结束。
深圳这只大鹏还没有冲上云霄,就要跌落屋檐?
原因并不复杂。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中国开始了全面开放时代。
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深圳可以光荣卸任。
这也意味着深圳的政策红利已经不在。
接下来,深圳不但要面临着苏州杭州这些历史名城的苏醒,就连周边城市的竞争也显得白热化。
有人甚至预言,用不了多久,东莞就有可能与深圳并驾齐驱。
庆幸的是,深圳人在最关键的时候,意识到了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被抛弃的危机,也等来了创业板。依托着创业板,深圳的高新产业迅速发展。除了华为中兴腾讯这些老牌企业之外,医疗巨头迈瑞,激光巨头大族,无人机之王大疆,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纷纷崛起。
时至今天,深圳已经拥有高科技企业上万家。
坊间戏言,每天让特朗普睡不着的,不过是深圳一处街道办:粤海街道办。
而深圳,永远可以期待下一个华为。
十年对深圳来说,总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时间段。几乎每隔十年,就是一次大的挑战,也是大的机遇。
深圳用十年,坐稳了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城。也就在这一年,迎来了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深圳企业首当其冲。
深圳,能否再次突破,再创新高。
《**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已经给出了深圳未来的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深圳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