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黑水 丝路小城果蔬香

2020-11-02 15:06:58 sunmedia 3889


——“绿镜头·发现中国”走进临泽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敬涛 苏玉君 庄白羽

甘肃临泽,南依祁连山脉,北邻巴丹吉林沙漠,因黑河、流沙河相互交汇,滋养浸润,形成一片独特的绿洲,被美誉为河西走廊“塞上江南”“沙漠绿洲”,是古丝绸之路要塞。

丹山黑水,丝路长歌。今天,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劳智慧的临泽人民在这块大地上继续积淀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临泽县倪家营镇倪家营村秋日景象。庄白羽 摄影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传统农业大县,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不仅是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种植的重要基地,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航拍临泽地区广泛种植的高原夏菜  拍摄 寇世斌

由于光照等气候条件影响,临泽还是我国重要的制种玉米种植基地。庄白羽 摄影

时下,在临泽县湾子村千亩供港澳西兰花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临泽县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海兵正忙着组织群众采收成熟的西兰花。这里,早晚温差大、自然灾害少、土壤条件好,有种植高原夏菜的优越客观条件,“同时,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生产全过程可跟踪追溯,质量可靠有保证,而且,南方夏季正是雨水多的时候,不适合蔬菜的生长,我们的菜错开了南方地区的出菜时间,市场价格自然没得说。”方海兵告诉记者。

9月16日,记者看到位于蓼泉镇湾子村的供港澳西兰花种植基地,群众正在采收。庄白羽 摄影

记者在西兰花基地向负责人方海兵了解高原夏菜的种植、销售以及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等情况。庄白羽 摄影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显得尤为重要。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当今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为此,临泽县委、县政府坚持“产”“管”并举,从2007年开始,连续十一年出台政策,年均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监管体系、产品认证、品牌创建等进行政策扶持,先后制订20多项生产种植技术操作规程,落实绿色生产措施,形成了与国家、省市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将全县41个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畜禽屠宰企业、87农兽药经营门店和1家农贸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指挥中心1处,镇级追溯点7个和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追溯点34个,大力推行“产品二维码”追溯,确保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同时,因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地膜可以起到增温、保墒和除草等方面作用,农业种植大多使用覆膜种植,但它不易降解、回收困难,残留在农田,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甚至导致作物减产。还有高原夏菜种植会产生大量尾菜,尾菜如果不能合理处理,也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势必影响种植的农产品质量。

为解决这些难题,临泽县委、县政府出台废旧地膜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厚地膜,建成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1个,在镇、村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站点71个,实行“定价回收”或“以旧换新”,并积极推广尾菜生产有机肥、直接还田等肥料化技术,年加工废旧地膜等农产品废弃物72.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确保生产环境清洁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第一道屏障。

在临泽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庄白羽 摄影

记者在临泽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向负责人单国铭了解情况。庄白羽 摄影

在临泽,每一批成熟的农产品必须经过基地速测,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县监测检验中心的抽检合格,方可流入市场,走上群众的餐桌。

“检测是监管执法的‘眼睛’,我们利用县、镇、村三级检测体系,加大农产品抽检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自检力度,确保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临泽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负责人单国铭说。

从2015年起,临泽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农产品食品药品粮食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形成了以此为核心,7个镇质量监管站为基础,28家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监测网络。真正做到了农产品“出基地”批批检测、全覆盖检测。

该县还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全县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9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2020年临泽小枣入选首批“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红桥庄园、枣乐滋、西域三个商标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现在生产的农产品里面,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都有不同的标识。

这使得每一位线上线下的消费者都能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员。“现在,临泽县没有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点,目前基地上使用的农药,都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一些杀菌剂、杀虫剂,这些药有5至7天的间隔期,县内种植户都按要求落实安全间隔期制度,所以上市的农产品是绿色健康的,对身体没有影响。”单国铭说。

依托严格的生产和监管措施,临泽境内产出的葡萄、蔬菜、食用菌等各类农畜产品绿色优质健康,品牌效应凸显,80%的农产品外销至省外大型农贸批发市场。2017年,临泽县被甘肃省农牧厅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11月,临泽再次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临”字号农产品已成为临泽的“金字招牌”。

自第二茬高原夏菜收获以来,坐落于湾子村村口的万吨出口商品蔬菜产业园气调保鲜库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着分拣、打包、装箱……将一批批生态绿色西兰花发往南方市场。

“每天我们可以给港澳地区供应15吨至20吨蔬菜。因为有气调库和冷链保鲜措施,只需要48小时,这些蔬菜就会出现在港澳地区的菜市场里。”方海兵说。

在临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有关产业发展情况。苏玉君 摄影

航拍食用菌产业园区景象。庄白羽 摄影

走进临泽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一座座冷链工程也相继落户在蔬菜基地旁。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减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临泽县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民间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投资农产品冷链工程项目,实现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县有34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投资建成冷链设施34座,库容量达18万多吨。作为农产品进城的“大动脉”,不断发展的冷链物流让临泽农产品外销半径扩大,实现了农产品错峰销售,提高了产业增值效益。

采访的车队行驶在临泽的乡间小道上,所有人都发现,农村基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旷野荒滩上种的都是枣树。正值成熟时节,绿叶里密密麻麻的都是暗红色的枣。

在我国,产枣的地方很多,种类也很丰富,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应该是新疆大枣了。然而,临泽素有“中国枣乡”的美誉,小枣的味道丝毫不输新疆大枣。

临泽小枣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孕育出优良的品质。

在临泽,房前屋后、田间地埂遍植枣树,曾经的戈壁荒滩也已被改造为枣树种植的基地。庄白羽 摄影

临泽县沙河镇46岁的种植户宋晓红在戈壁荒滩上种植200亩枣树。苏玉君 摄影

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临泽县有着数百年小枣的种植历史。肥沃的土壤、涓涓的祁连雪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临泽小枣。2008年,临泽小枣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2018年9月23日,在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首届农民丰收节上,12辆满载56吨葡萄和红枣等优质农特产品货车缓缓驶出红沟村,运往马来西亚、阿根廷、朝鲜等国家,开启了临泽小枣远销国外新征程,全县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不仅如此,多年来,临泽小枣精深加工产品也逐渐形成产业,进入大家的视野。

2000年的全国上下国营企业改革浪潮期间,本来是国企财务负责人的陈惠钰成为临泽县最早的一批企业下岗职工。下岗后她创办过药店,投资建设过农机、农资、建材交易市场;再之后,经多方考察,依靠银行贷款,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集红枣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的科技型企业——临泽县祁连红枣业开发有限公司。

祁连红枣业公司招工对周边农民群众“零门槛”准入,收购贫困户的红枣时给与特殊照顾。庄白羽 摄影

祁连红枣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许多特色新产品,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与增加收入。庄白羽 摄影

为了提高红枣加工产品的品质,陈惠钰虚心求教学习,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研所、北京食品研究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院企科技合作,保证了公司持续有效的研究开发。截至目前,成功研发黑杞枣汁系列饮料、养生系列焦枣茶、临泽御枣、空心焦枣等4大系列20个特色新产品,主导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取得各类国家专利13项;研发的养生系列焦枣茶被评为2013年中国枣产业发展研讨会优质产品奖、2015年“甘肃名牌产品”、2015首届“陇原农宝•张掖十宝”称号;枣乐滋牌黑杞枣汁2018年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

不仅如此,陈惠钰带着周边的农民兄弟走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致富路。祁连红枣业公司招工对周边农民群众“零门槛”准入,收购贫困户的红枣时给与特殊照顾。目前,公司生产线上的员工已达到50名,平均年龄35-40岁,80%以上是高中以下文化,都是县城周边村的农民。

在这片热土上,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的还有当地的红酒产业。临泽县地处黑河北岸,合黎山之南,北纬38.0度,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昼夜温差,使得种植的葡萄味道鲜、糖分高、品质好。

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的鲜食葡萄种植已占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该村外出务工农民纷纷回乡种植葡萄,发展采摘和旅游产业。

地处黑河北岸、合黎山之南的板桥镇红沟村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当地村民种植鲜食葡萄、发展采摘、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收入。庄白羽 摄影

丹霞之地,红土葡园。位于临泽县板桥镇的“红桥”葡萄庄园,也因此得名。2014年12月,红桥葡萄庄园酿酒葡萄标准化栽培基地应运而生。负责建立此基地的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古城村北部荒漠土地资源,先后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以生产白、红葡萄酒酿酒原料为目标的酿酒葡萄基地5000亩。定植赤霞珠、贵人香、梅鹿辄等优良酿酒葡萄2100亩114万株,为使良好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建成地下酒窖2800平方米、葡萄酒发酵车间和灌装车间3200平方米。

红桥庄园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帮助周边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庄白羽 摄影

红桥庄园的酿酒生产车间,企业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地区劳务发展。庄白羽 摄影

根据产业扶贫政策,红桥庄园积极打造扶贫基地,吸收4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为8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1500元,并吸收部分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就业,为他们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红桥庄园葡萄基地常年固定从业人员40余人,在种植、管护、收获、销售等农忙时节季节性需要用工260多人,常年雇工天数达到200余天,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三百多万。”红桥庄园销售经理贾玉莹告诉记者,葡萄基地雇工不仅补充了农忙时节的劳动力空缺,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劳务发展,促使周边农民不断实现乡镇内务工劳务增收,确保种地打工两不误,使得周围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了实质性的增加。2019年,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获评甘肃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不仅红枣、葡萄,还有制种玉米、特色林果、草畜养殖等特色产业已成为临泽县广大群众打开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临泽县紧紧围绕“农业强县”目标,坚持一业主导、多元富民的产业发展理念,突出“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4(种畜菜果)+1(现代丝路寒旱农业)+N(新型特色产业)”产业发展体系,落实玉米制种面积24.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各类特色林果产业面积达14.8万亩,产值达1.16亿元,食用菌产业年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引导农户种植蔬菜制种、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4.69万亩,发展各类小杂粮0.2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长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昔日的残垣断壁、破烂圈舍拆除了,乱堆乱放的现象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居民点和正在打造中的小绿地、小广场……初秋,驻足临泽的村庄院落,随处可见的是干部群众齐上阵,携手建设美丽家园的场景。

倪家营镇倪家营村村民正在平整自己门前的小花园

临泽县倪家营镇倪家营村秋日景象。庄白羽 摄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临泽县围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三大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与尾菜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六个专项行动,寻求突破,循序渐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全域无垃圾治理进入了投入最多、成效最明显,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在板桥镇西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记者看见一排排标准化建设的平房,干净宽敞的街道,每家每户的门口都种上了五颜六色的花卉,看上去心情舒畅。

“以前,我们住在地里,四周都是农田,没有厕所,更没有暖气;现在,我跟我儿子住了一间60平米的平房,洗澡的地方也有了,院子也有了,暖气也烧得暖乎乎的。不仅改善了住宿条件,还有了固定收入,我们村委会是干了实事的呀!”说起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变化,张桂花老人拉着西柳村委会文书王磊的手就是不放。

除了建设集中安置点,西柳村还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狠下功夫,在全村配备环卫设施并建立回收站,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近年来,临泽县按照所有镇村全部达到镇均3辆清运车、村均1处垃圾收集点,社均2-3个垃圾斗配备标准,配齐配全垃圾清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全面推行“户分类、社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模式,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积极实施村庄美化绿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整治力度,通过村规民约和创评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

而距离西柳村不远的西湾村,“中后院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本每户人家的牲畜都饲养在自家的后院,这样很不卫生,环境也比较差。”板桥镇党委副书记范宏东说,西湾村坚持集中连片原则,广泛动员群众开展中后院改造,实现了人畜分离、干净整洁的目标。

在临泽,进行前中后院改造的村庄比比皆是,如平川镇芦湾村、倪家营镇下营村。该县按照人畜分离,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大力改造前中后院,整村整社推动“畜禽进小区、后院改庭院、民居变民宿、牛棚变菇房”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改院、改圈、改厕、改炕、改厨,积极建设高质量住房,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记者在板桥镇西湾村前中后院改造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采访。

干净整洁、花卉盛开的板桥镇西湾村景象。庄白羽 摄影

不仅如此,临泽县还积极推广秸秆打包、黄贮、青贮、生物质燃料等高效利用技术,连续出台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青贮氨化窖,购置秸秆收割、揉丝、打捆、包膜等机械,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燃料、肥料、菌料“四化”转化利用,实现废物综合利用、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的“三赢”。

“现如今,群众自发参与美化绿化家园,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高了,形成了美丽乡村大家建、建好乡村大家看的浓厚氛围。” 范宏东如是说。

在临泽,记者还看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已开展了14万亩的生态公益林供水绿化工程建设,依托丹霞地貌风景与红山湾区水库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和截留洪水资源,恢复流沙河湿地生态特性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生态旅游。苏玉君 摄影

临泽县利用丹霞景区与红山湾区水库,建设丹霞生态康养谷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庄白羽 摄影

临泽县利用丹霞景区与红山湾区水库,建设丹霞生态康养谷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庄白羽 摄影

商媒在线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