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落地青岛 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发展

2024-12-20 14:00:36 sunmedia 622


12月18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宣布,我国*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炼化成功建成。该项目创新性地将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相结合,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每小时可生产20立方米绿氢。此举不仅为沿海地区可再生绿电的消纳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也为高盐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该项目依托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生产的部分绿电,通过电解水技术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生产的氢气被直接输送至青岛炼化的管网中,用于炼化生产或加注氢能汽车。整个生产过程均在工厂内完成,体现了高度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海水制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绿氢,即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制取的氢气,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我国沿海地区丰富的海水、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使得绿电生产绿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海水电解直接制氢,不仅能实现绿电的就地转化,还能够有效节约淡水资源,为未来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技术攻关方面,海水制氢仍面临一些挑战。海水中的高盐含量以及杂质中的氯离子,会对电解设备的电极产生腐蚀,阳离子的沉积也可能阻塞设备通道,进而影响电解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石化青岛炼化与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展开联合攻关,成功研发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通过这些创新,项目成功突破了海水制氢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科研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降低,海水制氢的产业化前景日益明朗。目前,中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加快海水制氢的技术研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将加速海水制氢技术的研发。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引领全球,特别是在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和大流量加氢站控制系统等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

中国石化不断推动氢能产业链的技术发展,力求成为中国氢能行业的*。公司已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并率先启动了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项目。此外,公司还在绿氢炼化和氢能交通领域加强布局,已建设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至2023年,中国石化的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的40%左右,初步构建了以绿氢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链。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海水制氢有望在未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迈向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海水制氢,

商媒在线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