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831
8月16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于北京发布了2017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这是这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第二次对外发布未来展望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特征,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对记者分析,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今年6月亦曾提出,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4 3 3,不过这两家机构都比国家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在2050年占比超过一半”的预期要保守。
“目前全球能源发展正在处于变革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互。”中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总经理杨华则表示,“能源发展有自己的特定规律,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源相关技术成熟度、政策环保力度等息息相关。”
其中,确定性的因素是能源发展趋势必将向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确定的是不同国家的路径和节点会有差异,各国能源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因素都不会改变世界能源发展大趋势。
而中国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指导稳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消费增速大幅放缓,能源结构加速改善。为了使不同情况下的能源消费格局更加直观,此次报告采用了新的模型分析方法,基于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环境因素变化得出的最新观点认识。
清洁能源成增量主力
依据报告,世界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加27%,其间年均增长0.65%;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
其中,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50年达到48.2亿吨,年均增长0.3%,需求增量全部来自非OECD国家;OPEC国家是展望后半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者。
同时,煤炭需求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这点结论无论是在BP还是中石油的未来能源展望中均有提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分析,展望期内煤炭年均下降0.8%。非OECD国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到达顶峰,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的新兴国家。
《展望》提出,在世界范围内,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区域来看,亚太地区能源需求增量最大。
在展望期内,中国一次能源需求世界占比23%,仍为首位;印度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2.8%,2050年达到17.7亿吨油当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总需求的10.5%。除中印外的非OECD国家一次能源需求年均仅增长0.9%。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测算,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需求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58亿吨标煤(40.6亿吨标油)的峰值水平,此后进入平台期。
发改委能源所副研究员熊华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关于中国能源消费达到峰值的时间预判可能有些保守,我们的研究结论是2034年左右。”
作为传统石油和煤炭的替代,相对清洁和低碳的能源成为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主力。展望期内能源需求增量的91%为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展望》提出,中国的化石能源需求将2030年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需求在2030年后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因为其技术竞争力逐步增强,对煤电形成冲击,2035年后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超过煤电。
“世界能源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产业分析师刘畅认为,“短期能源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难以转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提升,化石能源面临巨大挑战。”
在报告的模拟中,以基准情景分析,能源全行业技术快速发展,能效水平稳步提升,新能源成本不断下降;新的商业模式使更多的人消费能源更为便利,推动能源分布式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去核化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政策、社会变化与能源的互联更为密切。《巴黎协定》开启的气候变化治理方案顺利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实质性合作不断深入,新国际能源秩序逐步构建。
天然气将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换挡升级,未来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将继续稳步提升。”分析师王利宁表示,“长期能源发展主要受人口、经济、技术、政策、环保等因素影响。”
从技术层面来看,作为推进能源发展、能源转型的根本,开采、加工、转换以及终端使用等各环节的各类能源相关技术均按照当前发展趋势不断进步,能效水平稳步提升,新型技术成本不断下降。不过,2030年前发生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可能性较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渐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将稳步推进;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全方位国际能源合作也将不断深化。在此情景下,我国提出的各项能源、气候与环保等政策均得以实施。
从我国能源需求部门看,工业部门用能需求在2030年达峰;建筑部门用能需求将持续上升,增量主体为电力和天然气;交通部门用能需求在2030年前增长较快,油品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从能源消费品种来看,石油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需求6.9亿吨。交通用油也在2030年达到3.8亿吨的峰值水平;其中,柴油需求逐步下滑,汽油需求在2025年前后达峰,航煤需求将保持增长。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陈蕊分析,“今年共享经济带来的石油需求削减量约折合为140万吨,占国内石油需求的不到1%,预计到2050年前不会对石油需求造成太大的影响。”
《展望》指出,世界天然气需求将快速增长。到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升至5.1万亿立方米,增幅约48%,是增幅最大的化石能源。
2030年后,欧洲及欧亚大陆天然气需求有小幅下降,缘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其他地区天然气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长。中东和亚太地区是未来全球天然气产量主要增长来源。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分析,发电是天然气消费最大的部门。发电对天然气的需求将由2015年的1.4万亿立方米升至2050年的1.9万亿立方米,增幅近40%,占2050年天然气总需求的39.5%。此外,中国的电力需求将稳步上升,2050年达到11.8万亿千瓦时,其中煤炭发电占比将于2030年后低于50%。
而从产量方面看,中国原油产量在2030年前维持在2亿吨水平,之后逐步下滑。2040年前天然气产量将较快增长,2050年产量在3800亿立方米左右。
显而易见,作为中国开采和消费潜力更高的天然气资源,将在未来的生产和消费中成为主角。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高压磁力漩涡泵”、“自吸式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